公元1520年代:杨廷和改革(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公元1520年代:杨廷和改革(2)

2020-10-09 09:23作者:采集侠

  接着,杨廷和老成谋国,又认真研究了正德以来的“奸人弊政,将悉以登极诏书除之”,将改革理念写入世宗的登极诏书中。该诏近8000言,涉及内容有八十余条。

  因为诏书中革除弊政的措施涉及方方面面,所以诏书的颁布过程也颇有波折。

  在朱厚熜登极前一天,诏书已上呈,这时文书房官跑来跟杨廷和商议,打算除去其中“不便者数事”。

  杨廷和坚决抵制,并尖锐地提出:“以前遇到龃龉之处,你们动辄就说是皇帝的意思,现在看来恐怕未必如此吧。如果非要改的话,我今天拜贺新天子登极,明日就要申请退休,并且还要当面问问,新君初来,到底是谁想更改诏书。”来人哑口无言。

  同时,阁臣蒋冕、毛纪也相继陈述利害,这才确保诏书顺利颁行。杨廷和、蒋冕、毛纪都是内阁重臣,三人能够正色立于朝堂,对时局的稳定和发展确实功不可没。

公元1520年代:杨廷和改革

杨慎编《风雅广逸篇》

  改革措施

  世宗登极诏书中的改革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裁抑宦官势力。杨廷和力纠刘瑾专权之弊,大力裁抑宦官势力。他陆续将张永、魏彬等虽掌握权力、却民愤不大的大宦官放置到南京。又在诏中下令,正德年间差出“取佛、买办、织造、烧造”的宦官以及腹里、地方及各边、各关新添的分守、守备宦官,“诏书到日即便回京”;对未撤回的担任镇守及副总兵的宦官,则以敕书的名义详细规定其职权,令其不得干预地方政务。

  同时,又以内府各监局“官员、内使增添太多,供用浩繁,甚非祖宗旧制”为由,令司礼监依弘治前数额清理。还严厉打击私自净身希图收用者。嘉靖帝即位后,继续严驭近侍,史书评价嘉靖时期宦官势力被大大约制,杨廷和功不可没。

  其二,任用贤人,开通言路。正德年间,宦官、佞幸相继专权,政治黑暗、言路堵塞。世宗登极诏中规定,将正德年间因为忠直谏诤、操守正直而被贬职、免职者以及因言事忤旨而被迫致仕、养病者,特别是正德十四年因劝谏武宗巡游跪门而被责打、降级者予以平反,死者给予谕祭、封赠,生者官复原职,甚至酌情升用。

  同时,又严令给事中、御史等言官务必要忠于职守,凡是涉及朝廷政事得失、天下军民利病等要事务必直言无隐,遇有贪暴奸邪的文武官员务必陈实迹加以纠劾。

  其三,裁汰冗员,纾缓民力。明代自成化朝以来,不经吏部正规程序、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传奉官日渐增多,不但恶化了政风,而且产生冗员。正德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此外,南北两京各卫所也有很多无籍之徒冒充军卫,并添设了诸多旗军校尉、勇士、力士、军匠等,造成冗员泛滥。登极诏下令,将正德元年以来“诸色人等传升、乞升大小官职”尽数裁革,并严格清理冒充军卫人员。诏书里这一项就革除冗员十四万八千多人,每年为国家节省粮食一百五十五万石还多。

  此外,登极诏中还规定了一些纾缓民力的措施,下令将正德十五年底之前各处实征税粮、马草、丝绢、布匹及皇庄庄田籽粒等尽数免除,对因饥寒困苦而被迫啸聚为非的普通军民准许其改过自新,并加以抚恤、免其差徭,最大限度地缓和了社会矛盾。

  在武宗去世至世宗登极的三十多天里,杨廷和秉政中枢,拥立新君、革除弊政,保障了政权的顺利过渡,为后续时代的开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在嘉靖初政不久,杨廷和就因大礼议之争而被迫退休,但他的改革成效却得到了肯定。据《明史》记载:“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由陛下初年诏书裁革冗员所致。”

  嘉靖皇帝听后慨然:“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此时据杨廷和去职已经十数年,但他改革的积极影响仍旧存在,即使是嘉靖皇帝对此也不得不承认。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树国)

  大事记

  公元1517年

  王阳明在赣州行十家牌法,每十家为一牌,每户门前置一小牌,查实造册报官备用,使保甲制度日臻成熟和完善。

  公元1518年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出生。

  公元1519年

  宁王叛乱。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正德十四年(1519)在南昌发动叛乱,最后由赣南巡抚王阳明平定。

  公元1520年

  明武宗自扬州经宝应至淮安清江浦,在江边钓鱼时,舟覆落水。武宗由此得病。

  公元1521年

  明武宗去世,杨廷和以谋国之忠,安定政局、革除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公元1522年

  嘉靖皇帝下诏裁革各司、府、州、县冗员,令相关人等各回原籍,待缺取补。

  公元1523年

  朝廷下诏免除天下一半税粮。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