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师老原儿:干货,请查收(3)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模型师老原儿:干货,请查收(3)

2020-12-28 01:02作者:采集侠

  “蚊子为什么总叮你”的视频是老原儿目前为止点赞量最高的作品,获得了195.6万点赞,并直接为老原儿带来了150万的粉丝。谈及这个视频,老原儿直言这是十年前的选题。他刚参加电视节目时,就做过类似选题,中间几年都会时不时再做一遍。到现在这一版本,已经是老原儿做的第6版的蚊子了。而这一次的制作,让他有着新的感慨。

  “一开始我想到这个选题,原本是要放弃掉的。因为这个内容已经讲了太多年,结论也没有改变,我当时觉得没什么可发挥的空间了。但是,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问了这么多年,仍旧在问这个问题?那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的最终结论没有深入人心。”老原儿分析道。

  他又重新查阅资料,提炼关键词,再一次编写视频脚本。这次,老原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们没有换位思考”。

  他解释道:“如果我们站在人的角度出发,就无法去理解蚊子的行为。于是,我写脚本时,换位思考,如果一个人要去吃东西,会选择什么样的食品呢?人们肯定会选择食材新鲜、有营养、取材方便的去食用。这是我们现在点外卖和出去下馆子,最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这恰恰是蚊子在选择吸食对象时的三个考虑因素——血液新鲜、有营养、容易获取。我把人和蚊子的信息结合一下,就把大家多年来一直没说清楚的问题,讲得更明白了。”

  不仅转换了角度,老原儿还加入了一些欢乐的内容。例如,他调侃道:“蚊子爱叮的人是它认为的优质血源,这让被叮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同时,他还加入了大蚊子和小蚊子的配角元素,让整个视频看起来既热闹好玩儿,大家又“增长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

  “有的羊顶头不会得脑震荡?”

  希望我的作品,让大家多元地理解世界

  老原儿也并非掌握着所有“奇奇怪怪”的知识,每做一个选题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查阅资料,还会直接向专家讨教。有时,他们也会查找国内外的学术类期刊。遇到生疏的选题时,他们还会买不同专家出版的同一类型的书籍,或是不同出版社的同一主题的书,比对这些书里内容的异同,分析内核的知识点。

  一次,老原儿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去找“有的羊顶头不会得脑震荡?”的答案,这是他查阅资料耗时最长的视频,却一无所获。

  苦于没有找到任何的图片和资料,老原儿从网上买了一个真的山羊羊头和牛的头骨,让卖家把多余的肉全部剃掉,方便他做研究。他在工作室架了一个大台锯,把头骨整个锯开,拿显微镜观察里面的结构。“我发现在山羊迎接撞击的角质层的根部,都有非常明显的蜂窝状隔离层包裹着。那么,我猜测有的羊在撞击以后不会脑震荡,是因为其头壳坚硬,蜂窝状的组织可以缓冲外界带来的压力。它的头骨头皮薄,神经系统少,能够有效地减少疼痛的感知等。我通过实验和横向的推导得出来这一系列的信息。之后,我们再找相关的专家去论证,他们觉得我这样的分析没有问题,我们才再去拍摄视频,呈现给大家。”

  不论视频的制作过程有多难,老原儿看到粉丝的反馈还是会充满动力,“等于是打开了一种交流和理解的新方式和新思路”。粉丝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向老原儿求助,“粉丝提供的选题都在排着队制作”。科普视频的受众以家长和孩子为主,有些孩子看完视频会将老原儿科普的内容完整背下来,还有些家长会模仿老原儿的视频,制作简单的模型给孩子讲述……

  老原儿觉得,其实自己和其他人掌握的知识内容都差不多,不同的是传播的形式和理念。“当我们获取知识的时候,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筛选,让它融合到个人的知识结构里面。这是提升我们去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我觉得现在的受众可能需要的是吸收和转化知识的能力。”

  老原儿希望粉丝们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更加多元地理解世界,“我们想让人们对于曾经在生活中害怕的、有偏见的、有误解的一些事物,通过观看我们的视频能够有所改观,会让他们认为这些事物其实是好玩的、有意思的,并且愿意去跟别人传播科学知识。我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更新科普内容,当他们长大了以后,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可能都会不一样。希望孩子们会换一种思路去看待问题,而不是认为所有的事物只有一种可能。”

  老原儿的干货,你查收了吗?

  文/本报记者 韩世容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