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涵盖夏文化研究等领域(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涵盖夏文化研究等领域(2)

2021-04-14 04:22作者:采集侠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沟沟口,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海拔3700米,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地半荒漠与荒漠地带。桑达隆果即藏语Sangsdar Lungmgo的音译,意为“桑达沟口”。

  该墓地于2017年12月被首次发现,因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体现出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特征,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项目,予以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经过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札达县文物局2017年至2020年的考古发掘,现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考古探明,桑达隆果墓地是目前所见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体现了以札达县为中心,来自于其西部、东部、南部、中部以及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传播至此的痕迹。

  墓地出土的木俑系在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一带墓葬出土的木俑形制相同。带柄铜镜的形制特征亦与新疆伊犁一带墓地出土的铜镜类似。三座墓中出土了6件金、银面饰,其形制与临近的曲踏墓地、古如甲墓地,以及印度西北部的马拉里墓地、尼泊尔北部的桑宗墓地出土的金、银面饰形制相同或相近。

  经碳十四测年得知,桑达隆果墓地的使用年代为公元前366年至公元668年,时间长达1000余年。

  此处墓葬分布密集、关系复杂,多样的墓葬形制和大量的出土器物,呈现出西藏西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为探讨当时社会结构、生业模式,以及其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疆、中原、西藏其他区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次考古发掘的队伍主要由女性组成。项目负责人何伟介绍,包括她在内,6位女性考古队员已经在当地工作四年,“希望我们能为考古继续出一份力,也希望能在高原上发现更好的遗址。”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土山二号墓墓主或为东汉楚王刘英

  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共发现三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亚父冢”,俗称范增墓。一号墓规模较小,三号墓可能为废弃墓葬。二号墓位于主封土下,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

  项目负责人耿建军介绍,土山二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墓上有高约16米、底部直径近百米的圆形封土。共出土各类遗物4800余件,其中包括发现于封土内的封泥4500余件,墓室内出土文物350余件,主要有陶器、玉石器、铜铁器等。

  陶器中有大量仿漆木器陶器,其中抽屉形方盒为国内首次发现。玉石器包括玉衣、玉席、棺璧、枕等殓葬玉器。前室出土的一件石案上覆盖有纵横各十七道墨线的绢质围棋盘,上置84枚椭圆形黄铜质棋子,东回廊漆木棺内发现有76枚绿色琉璃棋子。由此,汉代围棋对弈双方棋子的形状、质地、颜色首次得以确认。

  考古发掘探明,土山二号墓的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以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英(封楚王)的可能性最大。墓室中出土流行于1世纪中后叶的连弧纹铜铁镜,以铺设木板做横梁支撑的早期券顶方法等与墓葬时代相符,墓中出土银缕玉衣、双重漆棺均符合诸侯王葬制。

  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表示,土山二号墓明晰地展示了东汉早期诸侯王墓的完整建造的史实,出土的银缕玉衣、鎏金的铜缕玉衣等,也与《后汉书》记载的诸侯王墓的葬制相符合,对于研究东汉帝王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九层妖塔”原型出土一枚“阿柴王之印”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是公元6-8世纪的重要墓葬群,也是“九层妖塔”的原型。出土文物有力地证明了从北朝至隋唐时期,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的干线,都兰则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2018年,热水墓群被盗,涉案文物达到646件,震动全国。本次发掘就是针对2018年被盗墓葬进行的,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科学发掘确认,这是青海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考古人员由此首次掌握了吐谷浑陵墓形制的基本特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