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减贫营|巴西决赛减贫研讨会顺利举行
巴西时间2025年8月14日上午,“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5减贫营”巴西决赛研讨会在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举行。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馆总领事田敏、商务参赞敬艳辉、总领馆双边处副领事刘越,远景科技集团高级客户经理Lucas Donasolo、远景拉美地区人力资源负责人王莉,五矿秘鲁邦巴斯国内企业事务主管 Oscar Gaggero、宣传主管 Juan Cari,中国海油巴西公司公共关系经理Jennifer Han,淡水河谷社会投资经理Vitor Libanio,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社区关系领域高级专员Edson Ricardo da Cunha,SOPHIA Oxford联合创始人兼Wise Responder, Inc. 首席执行官 Jamie Coats,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巴西高等研究学院教授Ronaldo Mota,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Gabriel Goldmeier,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理工学院外事副院长José Orlando Gomes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拉美中心主任陈涛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及MEM教育中心副主任蔡临宁,清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安全研究所所长陈建国,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出席本次研讨会。减贫研讨会由巴西国际关系中心(CEBRI)高级研究员、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高级研究所所长、巴西高级研究论坛主席Ana Célia Castro主持。
图 研讨会合照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巴西国际关系中心(CEBRI)高级研究员、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高级研究所所长、巴西高级研究论坛主席Ana Célia Castro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脆弱性”是理解公共减贫问题的关键,其涵义不仅限于收入水平,还包括不平等、疾病、气候风险、非正规就业以及社会暴力等多方面因素。贫困会加剧各种脆弱性,因此,减贫既是道义责任,也是建设韧性更强、公平可持续社会的重要路径。中国提出的“共同富裕”理念为全球减贫提供了有益参考,这一理念强调健康、财富与机会的普惠,与减贫营中青年、学者和企业跨国协作的精神高度契合,旨在携手推进一个减少贫困、降低脆弱性、共同富裕惠及更广大众群体的未来。
图 Ana Célia Castro教授致辞
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国与拉丁美洲多国的青年,共同探讨应对贫困的创新路径。她向进入决赛的团队表示祝贺,并感谢各方为活动成功付出的努力。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取得显著成就,但地缘冲突、气候变化和贫困等全球性挑战依然严峻。青年是最具活力与责任感的群体,在推动发展、应对挑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减贫营不仅是落实中巴两国元首共识和校际合作的重要举措,也为中拉青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将继续支持中巴两国高校和企业深化合作,推动更多创新理念落地,为减贫事业贡献智慧与资源,并预祝活动和研讨会圆满成功。
图 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致辞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拉美中心主任陈涛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她对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的到来和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特别鸣谢远景科技集团、五矿秘鲁邦巴斯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赞助,为赛事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大力支持。本次研讨会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中国与拉美在减贫经验和理念上的交流,并将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竞赛过程中,学生团队运用“5W1H+”工具和 AI 方法论开展创新型解决方案,推动减贫实践的深入开展。本次研讨会增设了 AI 解决方案与工具专题分享环节,探索创新型减贫方案,进一步推动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各方合作为减贫事业贡献智慧与资源。
图 陈涛涛教授致辞
远景科技集团高级客户经理Lucas Donasolo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本次活动的赞助商,非常高兴与各方共同探讨减贫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并感谢主办方搭建了这一宝贵的交流平台。远景科技集团致力于提供全球零碳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系统和全面的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减贫目标的实现。目前,集团在全球五大洲开展业务,并在拉美地区投资约两百亿人民币。在智利,集团建设并运营风力发电厂,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在巴西,推动兼具减贫承诺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能源项目,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集团在多个国家开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项目,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发展。远景将持续通过技术与人才结合,推动减贫与应对气候变化同步进行,为实现零碳未来贡献力量。
图 远景科技集团高级客户经理Lucas Donasolo致辞
开幕式致辞结束后,研讨会进入主旨演讲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思考,为中拉青年提供了深入理解全球减贫问题的机会。
SOPHIA Oxford(牛津大学成立的 OPHI 非营利合作伙伴)联合创始人兼Wise Responder, Inc. 首席执行官 Jamie Coats 在演讲中表示,牛津大学协助制定的多维贫困指数(MPI)已在全球 127 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全球 MPI 从 37% 降至 16%,其中中国的贡献尤为突出——2000 至 2020 年间,中国的 MPI 年均下降超过 12%。相比之下,拉美地区(不含巴西)在 2000 至 2014 年间年均下降约 5%,此后增速趋缓,而巴西自 2000 年以来则呈持续稳步下降趋势,即使在大宗商品繁荣期结束后依然保持减贫势头。年轻一代应以中国为榜样,力争实现更快的减贫速度,并分享了与淡水河谷公司合作的项目经验,在一年内使委内瑞拉难民 MPI 降低 13%,超过中国当年的速度。他指出,中国在衡量贫困问题时善于采用多维视角,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并呼吁全球共同努力消除贫困。
图 Jamie Coats演讲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健从社区规划与建筑视角探讨了减贫的实践路径。社区既是社会单元、空间单元,也是治理单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具有关键作用。全球约有 30 亿人生活在条件不足的社区中,因此建设包容性社区、保障公共服务公平获取、提升居民参与感与归属感至关重要。通过体面住房建设、完善教育与医疗设施、关注儿童和残障人士无障碍需求,并推动“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协作与减贫实践的深入开展。
图 刘建教授演讲
淡水河谷社会投资经理Vitor Libanio介绍了企业在减贫行动中的实践经验。自 2001 年启动减贫计划以来,淡水河谷已帮助约 50 万人实现脱贫。其战略涵盖深入了解居民现状、推动多方协作、制定可行行动计划,并基于基础设施、营养、健康等五个维度对家庭进行评估。贫困问题复杂,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多层次合作,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实现可持续的减贫成效。
图Vitor Libanio演讲
清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安全研究所所长陈建国从灾害管理的角度说明了减灾与减贫的紧密关联。他指出,过去三十年全球重大灾害频率明显上升,中国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和科技应用,将每百万人口的灾害死亡率显著降低,并建立了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预警系统、物资储备与应急撤离机制等体系。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精准预警和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因灾返贫的风险,提升了减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图 陈建国演讲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社区关系领域高级专员Edson Ricardo da Cunha介绍了公司志愿服务与青年培训项目 “Voluntário Petrobras”。该项目通过员工线上线下结合的志愿活动,为社区提供教育、技能培训及科研指导,并特别关注女性与青年群体的参与。通过企业平台推动社会责任的落实,该项目不仅提升了社区能力,也为减贫和社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 Edson Ricardo da Cunha演讲
清华大学拉美中心研究员冯舰分享了团队打造的“5W1H+”工具箱,工具箱帮助识别贫困特征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并解析系统性与特殊原因。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团队利用该工具箱分析了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马尔哈迪纳社区的减贫实践。国家电网在社区建立水果加工厂,利用当地丰富但未充分开发的水果资源,不仅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还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解决了清洁水源短缺问题。这一实践体现了企业在海外减贫与社区发展的综合能力。
图 冯舰演讲
本届研讨会的第二场主旨演讲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助力社会发展与减贫。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巴西高等研究学院教授Ronaldo Mota重点探讨AI在扩展高质量教育和医疗服务中的潜力与风险。AI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但同时需警惕自动化带来的失业与不平等问题。他强调国际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提出构建互信机制以应对AI带来的“无用阶级”风险,并呼吁全球携手合作,建设公正、包容的未来。
图 Ronaldo Mota演讲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分享了AI在残疾人赋能与减贫中的应用案例,包括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重获声音系统、盲文平板等技术。这些创新不仅改善了残疾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可惠及老年群体。AI在教育赋权、就业赋权、生活自主与社会参与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他建议中拉国家在技术共享、人才培养、示范项目和长期交流机制上深化合作,推动包容性发展。
图 邵磊演讲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及MEM教育中心副主任蔡临宁聚焦短视频平台快手如何利用AI技术促进减贫实践。他分析快手在中国农村市场的策略、与抖音/TikTok的差异,以及平台如何帮助边缘群体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他强调政府、企业和高校在构建AI生态和社会赋能中的角色,并指出深度学习AI在现实应用场景中更贴近减贫需求。尽管AI潜力巨大,但技术尚未成熟,仍需长期探索与实践。
图 蔡临宁演讲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减贫营参赛同学围绕法律服务、绿色能源、智能交通、公共服务和教育等多个维度展开提问,嘉宾们结合中国和巴西的经验进行了深入回应。讨论内容丰富,展现了跨学科、多视角的思想碰撞。淡水河谷社会投资经理Vitor Libanio表示,在中国的减贫实践中,绿色能源项目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为农村带来就业、收入和公共服务改善。相比之下,巴西在分布式能源监管和应用上尚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亚马逊地区的地理和基础设施限制较大,但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电力被认为是打破贫困循环的首要条件,能够直接改善医疗和教育服务质量。五矿秘鲁邦巴斯国内企业事务主管 Oscar Gaggero表示,公司在秘鲁南部运营,关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可及性问题,在农村公共服务和智能交通方面,巴西地域广阔、文化多样,统一的公共服务模式难以覆盖所有地区。中国经验表明,交通与物流的发展能间接改善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获取。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Gabriel Goldmeier表示,AI技术在农业和交通中的应用逐渐显现,例如为农民提供智能化的种植方案,帮助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运输能力。
减贫不能仅依赖单一手段,而需要能源、教育、医疗、交通等多维度的综合干预。同时,应建立机制展示和对接潜在需求,使其被资本和政策看到,从而推动投资落地。正如讨论所强调的,跨国合作与创新机制是未来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 圆桌讨论环节
在总结环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拉美中心主任陈涛涛表示,很荣幸能够举办此次研讨会。此次减贫营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不同机构和领域的专家,共同分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广泛合作开拓了空间。同时,她特别感谢积极参与的学生们,认为他们是未来的希望,专家们的建议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她呼吁各方继续携手,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成果,让更多人群真正受益。
图 陈涛涛教授总结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理工学院外事副院长José Orlando Gomes教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表达了感谢。他指出,没有学生,就没有减贫营的意义和成果,正是他们的投入和探索精神促成了本次交流。他鼓励学生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通过此次减贫研讨会,参赛学生们在与专家们的面对面交流中对减贫这一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接下来对各自项目的打磨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研讨会现场
关于2025减贫营
减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挑战,也是全世界的共同挑战。2024年,清华大学联合拉美高校发起 “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减贫营”,在中拉掀起了以大学为主体的减贫对话热潮。同年1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赴巴西出席G20峰会期间,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校长共同签署了两校关于“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项目的合作协议,并被纳人国家领导人访问巴西的成果清单,成为清华大学牵头推动的中拉共赢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2025年,减贫营将以更大的格局、更深的合作、更广的视野再谱新章。“2025减贫营”由清华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智利大学、秘鲁太平洋大学及五矿秘鲁邦巴斯公司等机构共同举办,吸引来自中国、巴西、智利、秘鲁四国27所高校和企业,310余名师生参与。
“2025减贫营”设置“初赛”与“跨国决赛”两个阶段,旨在促进跨文化沟通与协作,激发全球青年在减贫领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2025年6月7日,“2025减贫营”初赛顺利举行。清华大学为线下主会场,拉美国家参赛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参赛。经过激烈角逐,12支创新团队脱颖而出,成功晋级跨国决赛。巴西时间8月13日至15日,“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5减贫营”巴西决赛在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举行。决赛阶段,参赛团队将参与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包括破冰环节、实地调研、减贫研讨会、导师辅导和减贫方案设计与展示等环节。
“2025减贫营”获得了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馆、巴西驻中国大使馆、中国驻智利大使馆、智利驻中国大使馆、中国驻秘鲁大使馆的支持。
我们衷心感谢远景科技集团,国家电网智利电力/CGE公司,五矿秘鲁邦巴斯公司,快手国际化事业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赞助,为赛事的举办提供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