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 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难得一见 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2)

2020-01-06 15:31作者:采集侠

  也是因为这些,隐居山林的朱耷选择在书画中寄托自己。他曾经留下这样的独白:“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在颠沛流离了二三十年后,朱耷回到出生地南昌,画风也更加“不羁”。也是从那时候起,他的画面上,小鸟、小鱼都喜欢“翻着白眼”,一幅“爱看不看”的模样,每一幅都仿佛是来自清初的“表情包”,令人忍俊不禁,而画面上的大范围留白也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于这种画风,有专家解读,朱耷坎坷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及艺术创作思想,其绘画作品中多寄托着对清王朝的痛恨,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尤其是他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融入画中,注重鱼、虫、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现,以象征手法表达隐晦的寓意。

  展览解码

  文天祥的墨宝

  仅存三件作品之一

  文天祥留下的丹心绝唱,耳熟能详。然而这位南宋名臣的墨宝却鲜少有人看过。据统计,目前流传下来的文天祥作品仅有3件,此次展出的《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即为其中之一。

  这件作品是文天祥38岁时所书。通篇用笔多侧锋,笔力迅疾,流畅俏丽,一气呵成。有人将这件作品,与文天祥同年所书《木鸡集序》并称双璧。

  赵孟頫的家书

  大书法家当媒人

  大书法家赵孟頫当媒人,会说点啥?展厅里就有一件《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这是赵孟頫写给外甥张景亮的家书,里面主要讲的是代濮润之子向景亮的女儿求婚的事儿。信里说,想替濮润的儿子求娶景亮的女儿秀姐,濮润的态度“勤勤恳恳”。他的大儿子年纪稍微大了点,小儿子与秀姐年龄相当,“于理亦可许之”。信里还提到“望付下草帖”。这里的“草帖”就是俗称的“八字”。

  除了内容有趣,这封信更是堪称赵孟頫中晚年行书上乘之作。书札以碧色纸写就,整体较为随意,富于变化,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乾隆阅武“实况”

  画师妙笔记录历史

  古代没有摄像机,很多重要画面要靠画师妙笔记录。一幅弘旿创作的《阅武楼阅武图卷》就记录了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在西郊阅武楼阅武的真实场面。

  清代自康熙至道光年间,曾经多次举行阅兵。每一次仪式都是按照一定规模进行,官兵、器械、旗帜、枪炮等各有定数。很多历史细节,就是通过画家们的纪实作品留存下来。

  多说一句,从画家弘旿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也是皇家子弟,和乾隆一样是康熙的孙子。

  三朝四位帝王同场

  书画彰显皇家风范

  历代帝王中,精于书画的不在少数。他们大多从小接受“精英”教育,挥毫泼墨不在话下。此次展览中就凑齐了宋明清三朝4位皇帝的书法绘画作品,个中优劣还待观众品鉴。

  宋高宗赵构亮出的是一件《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上面抄录了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诗一首,通篇行距疏朗,用笔圆劲,清秀中寓老练。末行左侧钤“德寿”朱文葫芦印。这位南宋开国皇帝在书法方面用功甚勤。他禅位太子、退居德寿宫后常用的印就是“德寿”朱文葫芦印。因此,可知展出的扇面为其退位后所书,为晚年佳作。

  擅长绘画的明宣宗朱瞻基展示的是《三封老喜图轴》。画中,一只喜鹊回首立于湖石之上,3只蜜蜂盘旋其上,石头后面衬着修竹、兰草。该画粗中有细,劲健中含有工秀。

  康乾祖孙同题之作被摆在同一个展柜里——两人分别用楷书和行书抄录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其中,康熙皇帝喜爱董其昌,而乾隆皇帝对赵孟頫十分欣赏,两人书法一个“崇董”,一个“尚赵”。康熙楷书稳健老成、笔致敦厚,雍容闲雅中不失圆转柔美;乾隆行书则笔画秀丽、端庄圆润,雄武之风已经不如康熙。本报记者 刘冕

  观展提示

  ■时间:长期陈列(每周一闭馆)

  部分展品展期约3个月

  ■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

  ■票价:免费

  展览甄选

  “会飞的花”

  世界珍稀蝴蝶展

  时间:至3月1日

  地点:北京自然博物馆

  亮点:本次专题展览共展出500余件珍贵的蝴蝶标本、300余幅精美图片以及丰富多彩的蝴蝶文化展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