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帖》里的“张侯”

  • 我要分享: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去古愈远,语义变化愈大。因晋人文集散佚,清代严可均辑录《全晋文》多从《太平御览》等类书和《淳化阁帖》等刻帖中而来。就所收晋人书札而言,书帖用语有别于当时的散文创作,语义晦涩。钱钟书先生在批阅王羲之《杂帖》时说:“按六朝法帖,有煞费解处。此等太半为今日所谓‘便条’、‘字条’,当时受者必到眼即了,后世读之,却常苦思而尚未通。”(钱钟书:《管锥编》)然而,有些不可解的原因,是我们用今义诠释古代词语所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就存在如此误读。  

  《快雪时晴帖》是仅次于《兰亭序》的一件书法墨宝,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以“羲之顿首”4字行草书开始,用楷书“山阴张侯”4字结尾,共4行28字,字字珠玑,被誉为“二十八骊珠”。乾隆皇帝对之爱不释手,赞其“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一起珍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专门为三帖装修一间8平方米的小书斋,亲笔御书匾额“三希堂”。乾隆皇帝在《快雪时晴帖》题跋“神乎技矣”,又书“神”“妙”二大字,每年瑞雪初降之时即取出赏玩,并留下60多处不同时期的跋语,可见对此“稀世之宝”的喜爱程度。

  帖文释读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山阴张侯”独立1行,处于左侧偏下位置,应该不是正文内容,多认为是收信人和地址。有的直接翻译为“山阴张先生”;有的说此帖属复书之制,相当于现在书信封皮;有的认为古人寄信时将信卷起,置于管中,信札卷起后,此四字正好在外侧,取卷即可见。启功先生在《晋代人书信中的句逗》一文中评此帖道:“这里除后面写信的人名和受信人张侯(‘侯’为尊称)外,‘快雪’等八个字,也很明白。”愚以为“山阴张侯”解释为收信人和地址,似为不妥。

  “山阴张侯”是什么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鸿雁传书,多依托信使,书写地址也应如今天一样需要详细,不能太过简略,否则无法送达。其他书帖中多涉及信使之事,“想足下使还”,“去冬遣使”,“使还,得八日书”等。再有,王羲之交游圈里没有张侯,“侯”是爵位,不能作为对男士的尊称。“山阴张侯”并非是“山阴张先生之意”,而应该是“我在山阴准备好了,恭候您的光临”。

  如此解释,关系到“侯”的词义。此帖之“张”,并非姓氏,而是“展开”“伸开”之义。“侯”,应是粘贴箭靶之布。《说文解字》:“侯:春飨所射侯也。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天子射熊、虎、豹,服猛也;诸侯射熊、豕、虎;大夫射麋。麋,惑也;士射鹿豕,为田除害也。”《说文解字今译》引徐灏《段注笺》:“侯制以布为之。其中设鹄,以革为之,所射之的也。”《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孔颖达疏曰:“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画正”,“正者,侯中所射之处”。(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上述文献对“侯”为何物记载比较清楚。射箭时如何使用也要遵从不同的礼仪。《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射者赞张侯”。(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赞,辅助也;张侯,把侯张开也。《仪礼·乡射礼》:“司马阶前命张侯,遂命依旌。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凡画者,丹质。”郑玄注曰:“此所谓兽侯也,燕射则张之。乡射及宾射,当张采侯二正。而记此者,天子诸侯之燕射,各以其乡射之礼而张此侯,由是云焉白质、赤质,皆谓采其地。其地不采者,白布也。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画其头象于正鹄之处耳。君画一,臣画二,阳奇阴偶之数也。燕射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养也。其画之皆毛物之。”(李学勤:《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周礼·梓人》:梓人“张皮侯而栖鹄”,“张五采之侯”,“张兽侯,则王以息燕。”郑玄注曰:“皮侯,以皮所饰之侯。”贾公彦疏曰:“天子三侯,用虎、熊、豹皮饰侯之侧,号曰皮侯。而栖鹄者,各以其皮为鹄,名此为鹄者,缀于中央,似鸟之栖。”(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依据这些礼仪程序,可知“张侯”乃“将侯展开”,为即将举行的射箭仪式做好准备。“张侯”在《快雪时晴帖》中的意义可以引申一下,就是“我王羲之在山阴把饮酒时射箭的侯已经展开,时刻恭候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