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读书的“种子”都会发芽

  • 我要分享: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有人这样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阅读和进食一样,是一个吸收营养的过程。食物可以维持我们的生存,阅读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丰厚。人的一生不过寥寥数十载,走向成熟需要花费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阅读却能将成长的时间最大程度地压缩。

  什么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赋予给你?什么能把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规律传递给你?又有什么能把前人的智慧和世间的美好呈现给你?只有书籍。

  人一生中会阅读无数本书,书也从无数人的手上匆匆掠过。但总会有那一刻,人和书都会停下脚步凝视彼此。当你选择了一本书,就选择了未来人生的一个伴侣,从此人生的旅途再不孤独。——编 者

  “人生就像风云莫测的天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将面临什么。高加林的人生亦是如此。我是这本书的上一个读者,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翻开路遥的《人生》,熊静炜在扉页上写下这句话,然后将它放在图书馆用于交流分享读书感受的“漂流空间”,期待它“漂流”到下一个读者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

  熊静炜是国防科技大学2018级本科学员,从小热爱读书的她,课余时间喜欢“泡”在图书馆的“漂流空间”。因为这里的书籍都经过了精挑细选,书页间写满了不同的心得体会。在她看来,一本书在不同人的手中会留下不同的人生故事,每一本书都像种在心间的一粒“种子”,在各不相同的人生里慢慢发芽,开出各色各样的花。

  “60后”博导——

  “读书时不要带有功利心,读完了却需要思考一下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

  “《简·爱》不仅是一本爱情小说,我看到更多的是勇气和坚持,是信念与力量。简的前半生是漂泊的,她一直在适应环境,却不改变自己的性情。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谈起最喜欢的书,雷菁如是说。

  雷菁是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教研成绩斐然的“60后”,她一直是学校许多年轻人的崇拜对象。在别人看来,雷菁这一路走得顺风顺水,但人生又怎么可能没有波折?

  雷菁小时候一直是各科老师争抢的“尖子生”。高二那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动,雷菁转学到了别的城市。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甚至连学习进度都是不同的。在新学校,她不再是各科老师的“宠儿”,而是一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就像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一直在聚光灯下,如果将聚光灯移开,那一瞬间失落的潮水瞬间将她整个人淹没。

  雷菁在这种负面的情绪里沉寂了很久。一次偶然的机会,雷菁读到了《简·爱》。书中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阶段并不快乐,舅妈的冷落和寄宿学校的严苛一度成为她的噩梦。她的爱情之路也并不顺利,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让她长时间陷入痛苦和挣扎之中。然而简·爱却始终能够保持坚强、朴实的性格。这种在磨难中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正是当时的雷菁所缺少的东西。“我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后,面对高手如云的环境,依然能勤奋踏实地埋头苦学,这都是简的性格一直激励着我。”雷菁说。

  雷菁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留校工作后,她开始对科学家的人物传记产生兴趣。“我习惯从科学家的传记里研究他们的工作、学习方式,反过来指导我的工作和学习。”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是雷菁教的第一门课程,这门课因为抽象枯燥的理论,让不少学员和老师望而生畏。往往老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如何摆脱教学困境,让抽象的理论更接地气,成了压在雷菁心头上的一块石头。

  “如果能简化问题,就能更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在读《香农传》时,香农“化复杂为简单”的治学理念给了她极大启发。于是,雷菁开始试着转变授课方式。她提出了一套“趣味教学法”,力求将晦涩的学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们常感叹:“雷老师的课堂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凭着在课堂教学上的出色表现,雷菁在2019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读书时不要带有功利心,读完了却需要思考一下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回顾多年阅读经历,雷菁认为,多读书、读好书,善总结、勤思考,要能将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才能在实践的沃土上结出硕果。

  “80后”教员——

  “希望我送出去的书,可以种下读书的‘种子’,让更多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