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接财神”,来看看这场很有“钱”的展览!

  • 我要分享:

  记者:应妮

  正月初五,按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是“接财神”的日子。

  根据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因此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今天,随记者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看一场很有“钱”的展览,可谓是应时应景了。

“中国古代钱币展”海报,这是国家博物馆最新开放的常设展。 国家博物馆供图

“中国古代钱币展”海报,这是国家博物馆最新开放的常设展。 国家博物馆供图

  你知道,货币为什么叫“钱”?

  商周时期,农具铲被称为“钱”。

  东周时期,农具铲演变为中原地区的流通货币,即布币,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货币称为“钱”。

  中原地区的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因此种地使用的铲子、锄头等农具就成为家家户户重要的必备物品。中原定居农业的生活模式为农具成为流通货币提供了可能。

  展厅中有一件西周的原始布币非常值得一看,这枚布币较多地保留着农具铲的原型,体形大,铲柄孔尚存,处在实用物品向钱币演化之中。

西周原始布币,形如铲,也是“钱”这一名称的源头。国家博物馆供图

西周原始布币,形如铲,也是“钱”这一名称的源头。国家博物馆供图

  这里还能看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属铸币——出现于商代晚期的铜仿贝,早于西方最早钱币“吕底亚金币”约四个世纪。

  五铢钱有多重?约等于伍角硬币

  目前发现的西汉五铢钱的重量主要集中在3.5克至4克之间。我国2002年发行的黄铜合金伍角硬币重量为3.8克,与西汉五铢钱币重量大体相当。

  西汉承秦制,铜铸币以两、铢为单位,继续实行纪重货币制度。西汉前期曾多次改变钱币的法定重量,西汉武帝统治期间,先后铸造三铢、四铢、半两等重量的钱币。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实行币制改革,始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前113年),禁止郡国铸钱,只准上林三官铸造。自此,我国货币铸造权与发行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

  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通行较久、重量大小都较为适中的钱币,是我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长久的钱币形态之一,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止,共流通了七百三十四年。

  金灿灿的马蹄金是货币吗?

  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让更多人知道了马蹄金。

马蹄金。 国家博物馆供图

马蹄金。 国家博物馆供图

  《汉书·武帝纪》记载,太史二年(前95年)时,武帝外出巡视,登西陇高原时喜获白麟,在渥洼水又见天马,在泰山拾到了黄金,武帝认为此三事是祥瑞之兆,遂将原来的方饼或圆饼状的黄金改铸为麟趾金、马蹄金。马蹄金、麟趾金于武帝后停止铸造,传世稀少,十分珍贵。

  马蹄金一般用作帝王赏赐、馈赠、聘礼以及大额交易和域外交往,并不是流通货。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仍需称量,因此也是一种称量货币。

  至两宋时期,贵金属在流通领域中地位日趋重要,赏赐、军费、赈灾、税收、官俸等往往折成白银计算。白银的形制以铤或锭最为普遍。锭面上多有文字,记载地名、匠名、铺号以及年份、用途、重量、官吏等。北宋银锭铭文为錾刻,而南宋为砸印。

两千多件展品构筑钱币通史。国家博物馆供图

两千多件展品构筑钱币通史。国家博物馆供图

  两千多件展品构筑钱币通史

  一走进展厅,抬头可见序厅穹顶是一枚古钱币形制。这四个字您认出来了吗?对,就是“永通万国”,来自北周。

  北周静帝宇文阐于大象元年(579年)始铸永通万国,为虚值钱,铸工极佳,与五行大布并行。永通万国钱与布泉、五行大布并称为“北周三品”。北周钱币虽铸工精美,但都属于虚值大钱,后因减重,私铸泛滥,民不乐用,为杨坚篡位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