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万年永宝”展览:科技如何助力文保事业?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 王世博)提到博物馆,很多观众都会想到那些新奇有趣的展览,既增长知识,又开阔眼界。

  18日,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展览梳理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修复技术,展示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图为参观者利用VR技术了解文物的修复过程。 /p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开展。图为参观者利用VR技术了解文物的修复过程。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展期3个月

  记者了解到,这次展览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章节。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重要科研成果与代表性展品,全面梳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

  从展品来看,这次展览汇集10个省市、23 家文博单位的 50 余件(套)文物及相关辅助展品,其中不乏国之重器,也有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有通过科学研究复原的精美复原件。

  在展示方式上,展览力求强化科研学术资源、展示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方式,着力打造一个专家认可、公众喜欢的新型展览,还引入了增强现实(AR)技术,实现了展厅现场中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展示。

  展览时间为2021年5月18日-8月17日,展期3个月。展览举办期间,将由知名文物保护专家为公众带来11场馆藏文物保护系列讲座。

  快来围观精彩展品

  在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中,有不少精彩展品亮相。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展览梳理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修复技术,展示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图为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兵马俑吸引参观者。 /p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开展。图为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兵马俑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比如李倕复原冠饰及服装佩饰,陕西西安唐李倕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冠饰及服饰配饰由大量不同材质的零散小件构成,出土时材质保存状况极差且层位复杂,对其分别整体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并逐层提取,其复杂的结构得以完整揭示并复原。

  对绘画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为绢本青绿设色,原为故宫符望阁内檐装饰。透光摄影显示,背衬由小幅纸张拼接而成,不同层托纸的尺幅和拼接方式均有所差别。

  贴落修复前主要存在褶皱、开裂、缺失、折伤等病害,经修复已恢复本来面貌,重现华彩。修复后的贴落画意清晰,崇山嶕峣,白云出岫,官式建筑隐现峰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