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螺蛳粉,是如何成为国家级非遗的?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宋宇晟)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后,柳州螺蛳粉无疑成了其中的“顶流”。

资料图:民众用手机拍摄螺蛳粉展示图。 朱柳融 摄

资料图:民众用手机拍摄螺蛳粉展示图。 朱柳融 摄

  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自己对螺蛳粉有多欲罢不能。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不过大概很少有人了解,柳州螺蛳粉其实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街边夜市。

  那么,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螺蛳粉是和国家级非遗联系到一起的?

  这还要先从柳州人的饮食习惯说起。

民众用手机拍摄螺蛳粉展示图。 朱柳融 摄

资料图:民众用手机拍摄螺蛳粉展示图。 朱柳融 摄

  在柳州人的食谱上,螺蛳和米粉都是当地人的心头好。

  而把米粉和螺蛳结合起来制作螺蛳粉,则是柳州民间的一大创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柳州的夜市逐步繁荣,不少食客在吃米粉的时候有意无意要求在自己的米粉里加入鲜辣螺蛳汤。

  久而久之,摊主们开始尝试用螺蛳汤煮米粉。柳州螺蛳粉也就此诞生。

  但要说柳州螺蛳粉完全是新的,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不管是其中哪个元素,都极具柳州当地特色。

  以螺蛳粉中的螺为例,柳州当地媒体就曾刊文介绍,很早以前,柳州人就有嗍田螺的特别爱好,加上柳州市内的近郊水塘水坑遍地,螺蛳是当时柳州人最容易获得的食物。很多居民捕捞螺蛳煮食或售卖补贴家用。

  相比柳州的螺,螺蛳粉中酸笋的加工手法更值得一提。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腌制酸笋是需要用到“祖传的绝招”的。

《舌尖上的中国》截图。

《舌尖上的中国》截图。

  中国烹饪协会监事长、此次非遗项目饮食传统技艺评审组组长冯恩援对媒体表示,沙县小吃、螺狮粉、胡辣汤还有像大家熟悉的川菜,得以在这个社会上广泛的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是由于它们有厚重历史的文化,通过时代的进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事实上,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就已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柳州螺蛳粉中,既有传统的传承,也有当代的价值。

  十几年前,柳州市就鼓励商家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店,但许多食材只能空运,大大增加了粉店的经营成本,现煮堂食的模式也难以满足更多食客对正宗柳州螺蛳粉的需求。

资料图:螺蛳粉仿真模型。 朱柳融 摄

资料图:螺蛳粉仿真模型。 朱柳融 摄

  如何让带有地方特色的美味走得更远?

  作为一座长期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城市,“工业思维”给柳州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年,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此后,柳州陆续出台一系列螺蛳粉生产标准和发展规划。

  渐渐地,螺蛳粉不仅走出了柳州,还从路边摊发展到了近百亿元的产业,甚至走出国门。

资料图:工作人员在包装螺蛳粉。 林馨 摄

资料图:工作人员在包装螺蛳粉。 林馨 摄

  去年疫情期间,包含柳州螺蛳粉在内的速食产品销量激增,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催发货,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资料图:2020年2月10日,广西柳州市的螺蛳粉企业复工,企业一天分三次在大门、车间和食堂对工人测量体温,防止工人带病工作交叉感染。/p中新社记者 王以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