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仍是少年【 追忆许渊冲先生】

  • 我要分享:

  百岁仍是少年

  追忆许渊冲先生

  ◎ 龙美光(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

  编者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本版特刊发财经记者马国川6月2日在北大畅春园对许渊冲先生所做的采访(节选),这或许是许先生生前所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以及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龙美光的满怀深情怀念文章,以此悼念许渊冲先生。  

  夜深人静,可以不受打扰,好好追忆一位老先生了。

  案边陈列着先生的几部书,是我刚从书架上抽下来的。《追忆逝水年华》《联大人九歌》《山阴道上》《〈论语〉译话》……每本都有先生的手泽和钤印。这些书映衬着他的人生,也诉说着他的狂放,他和时光一样悠远的世纪经历。

  是的,认识他,是从他的书开始的。这些书,大多是我购阅后当面请先生题赠纪念的,“译话”一册则是先生的馈赠。

  熟悉先生的朋友,不用看我文章的标题,一定都知道我要追忆的是刚刚走完一个世纪人生路,从睡梦中步入仙界的许渊冲先生。

  从一本旧书开始相识

  许渊冲先生的《追忆逝水年华》是北京三联书店的“读书文丛”之一,1996年首次出版,2004年我在大学二年级关注西南联大材料时与汪曾祺先生的《蒲桥集》一起注意到了它。它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名著同名,一看书名即知作者与世界水平看齐的雄心(因其如此,作者似乎也把从事中法文学互译的专业背景巧妙地交代了)。在书的扉页,赫然印着这本小书的副题——“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也透着难得的自豪自信。一本书只写自己的大学经历,却在书名上敢与世界名著比拼,着实令人暗为称奇。

  连着“序曲”和“尾声”,全书总共21节,也许寓意着他是1921年生人。“尾声”以1994年4月18日落款,则一定代表以此书向74岁生日献礼。特别在意仪式感,这是先生爱生命、爱生活的表征之一。

  在书中,他直白地说:“回顾我这一生,小学是全市最好的小学,中学是全省最好的中学,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并且说,一生中最难忘的还是从大学时代到留学时代的十二年,“一个人的一生,值得留下来的是多么少!”

  他在书中鲜活地再现了勤奋求知、快意求学的人生记忆。他以联大门口的两条路——一条公路、一条大家踩踏出来的路为引子,讲述自己特立独行的人生路,呈现了著名学府的人间细节,令人感受到其缜密的架构,细腻的心思,自如的文笔。这是一本永不过时的回忆文学!因为对这本小书的喜爱,对许先生一直心怀敬仰。不过,从未想过能结识他。

  2013年4月,效仿联大时期名家讲坛传统,云南师大和北大、清华、南开共同创办的西南联大讲坛隆重启幕。讲坛邀请海内外名流来昆演讲,以开拓师生视野,助力边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这年秋季,我从一所中学来到云南师大,直接参与讲坛工作。2014年,刚刚获得国际翻译大奖的许渊冲先生,几经波折,接受邀请成为讲坛主讲嘉宾。11月27日,先生在讲坛上为在昆高校师生作了《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联大与哈佛》的专题报告。会场座无虚席,楼上楼下,里里外外挤满了人,大家都不约而同赶来一睹翻译家的风采,全场起立向先生夫妇致敬。讲座中,他以自己的翻译为实例讲述翻译艺术的真善美,并将联大与哈佛作比较,认为联大当时已经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准,其师资力量、教学特色等方面完全可以和世界著名大学比美。同时,联大遗留下来的思想财富和精神遗产,哈佛等世界名校是无法替代也无法复制。

  此次昆明之行,先生夫妇非常满意,觉得一生很少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认为是终生难忘之行。

  对照西南联大校训

  先生认为自己不达标

  为了抢救西南联大口述历史,2018年5月,我和同事们专程到京对多位老先生进行口述史采集。20日,许渊冲先生接受口述专访时重点讲述了联大的师长、学风和自己学习的情况。他说联大的要求极高极严,同学们也都各显神通地在你追我赶中学习,因此在联大,今天你超过我,明天我超过你,“这样的事情不足为奇”。

  他详谈了从军的经历,谈了朱自清、闻一多、吴宓、钱钟书等几位名师,回忆了在天祥中学兼差的情况,也谈了联大的衣食住行。谈完后强调说:“你要让我回忆,我回忆的事情都是好的,谁去记那些苦的事情呢?实际上生活是很苦的,但是苦中作乐。”为此,许先生特别欣赏林语堂对联大“不得了,了不得”的评价,“他说了很多,但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就说凭这六个字,这个总结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