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七顿饭 黄盈原创京味话剧《开饭!》邀观众“入席”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七十年,七顿饭。黄盈最新原创话剧《开饭!》将一个北京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程从饭桌上回望一番,不仅看到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还有城中人的繁衍生息和所思所想,为观众带来思考和感悟。

排练剧照 朱朝晖 摄

排练剧照 朱朝晖 摄

  何家一共三个孩子,大哥、二哥和三妹。他们分别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间。他们经历了建国之后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经历了变革,经历了动荡,经历了趋好,在时代的大浪翻卷间,他们渐渐老去了。《开饭!》整部戏一共包含七幕:1959年,1968年,1975年,1988年,1995年,2008年,2021年。这是黄盈和编剧张婷一起在创作之初为《开饭!》在70年间甄选出来的七个时间节点:一家人在这七个时间点上吃了七顿寻常又不寻常的饭,当中所见的,不仅是餐桌上吃食的变化,更是时代的风貌变迁。

  随着物质的富足,人们逐渐从过去的为了“活着”,逐渐演变到对生活品质与意义的追寻。只是在一切都越变越好越变越快的过程中,也是时候自问一句:如何抵抗越发来势汹汹的内心的虚无呢?这正是制作人李东最初在读过剧本之后的感悟和思考。

排练剧照 朱朝晖 摄

排练剧照 朱朝晖 摄

  “既然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吃饱饭了,为什么还要记起过去艰难的岁月?”面对这个问题,黄盈以一句简朴的话回应:“做人不能忘本”,“你现在过好了,但是你怎么过好的这件事不应该被忘记。”

  李东表示完全赞同,“艺术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从哪来的?我们怎么来的,我们曾经怎么生活过的?”他建议观众可以携全家来首都剧场观看《开饭!》,因为这是一部适合三代人一起观看的戏剧,也可以作为年轻人送给长辈的一份礼物。“我们已经多久没有一家人凑在一起吃饭了?我们需要一次特殊的饭桌上的‘团圆’,让我们能够追忆家族的往事,一起创造一段美好的回忆。”

  生于1978年的黄盈,2003年从原来的生物专业转至戏剧创作,始终创作不辍,《开饭!》是他的第50个作品。在实践的不断累积中,他越发感到,自己这一代艺术家的“幸福”:“这个时代太有力了,变化急速,故事到处都是,只要你尝试着去记录时代,你就不愁找不到素材和支点。”

主创合影 王晓溪 摄

主创合影 王晓溪 摄

  李东将黄盈的这种抱负与观念理解为“乡愁”,这也是他为什么坚定选择与黄盈合作的一个原因,他认为《开饭!》是一部大戏,“每一个想要了解北京这个城市和北京人的观众,都应该来看《开饭!》。”在他看来,所有的文化都有“密码”,而关于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就含在语言中。“我们现在剧本为什么特别难写?是因为创作者失却了语言艺术。这也是我格外珍视黄盈的原因,像他这样的原创创作者,特别凤毛麟角了。而他想要呈现家国史的创作观,其实就是‘乡愁’,艺术的一个价值就是要把消失的东西展示给你,《开饭!》这两个小时在舞台上的一切,就是乡愁的标记。”

  熟悉黄盈“新京味戏剧”的观众则对他的舞台风格不会陌生——十余年来,他搭建了一套自己的“新京味表演”班底,其中的演员多为非专业,各自在生活中有自己的职业身份,但因着都为土生土长北京人的成长背景,一群人集结在一起。

  此番排演《开饭!》可称得上是黄盈工作室史上最强阵容的一次“乱打”。“老街坊”“老伙计”们纷纷回归,在七幕戏中排练组合出演了数十个角色、数十种关系。

  此外,黄盈还特意邀请了同为导演的邵泽辉出演剧中大哥一角,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能毫无偏差地理解这些人事的流变。两人相识超过二十载,黄盈在排练中一直习惯性地喊邵泽辉“师哥”,邵泽辉也在几桩工作的交错中,拿出了全部身心参与到这次创作中。他说应下这次演出邀约,因为自己的人生也刚好走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状态,“有点迷茫,人到中年,也希望想要找寻和尝试一些新的人生状态。”他计算了一下,自己大概已经有超过十年没有上舞台演出了。而这一次“回归”,他要饰演的人物,其实就是他的父辈。“我的父亲就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性格、行事习惯,跟剧中我的角色有很多相似,这应该是我和这个角色最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