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勋、王晋珠夫妇的“教育梦”

  • 我要分享: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振兴乡村教育的梦想从北京来到祖国北疆科尔沁草原帮扶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家千里,全心投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信念从首都的“三尺讲台”落户到草原的“三尺讲台”,以校为家,从不言累……   有人说,老师的脚步,很短,很短,走了一生,都没能走出过三尺讲台;老师的脚步,很长,很长,每个飞向远方的孩子,虽只是老师脚步中微小的一行,却足够让老师付出毕生的心血。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乡村、孩子、教师,这些词连在一起,构织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奉献、敬业、教育,这些词组在一起,组合成一桩桩动容的故事。   从北京市十一学校走进科右前旗第二中学任教的马伟勋和王晋珠夫妇就是这美丽故事中最温馨的一束光。

他,他们,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上

科尔沁草原的雪静静地飘落,寒山瘦水,又一年隆冬来到了。

这是马伟勋和王晋珠夫妇来到科右前旗第二中学执教的第二个冬天。作为北京人,他们真正领略了北疆天气的寒冷,也收获了北疆师生们火炉般的温暖。

在打雪仗、堆雪人的喧闹而寒冷的操场上,正在和学生们一起扫雪的王晋珠老师。56岁的王晋珠身材中等,略显瘦弱,疲惫的脸上却有着一双柔和的眼睛,举止间流露出温雅知性的气质。她穿着长长的厚重黑色羽绒服,一条红色围脖不小心散落下来,马上被旁边的两个小女生细心地围好。王晋珠笑着说:“她们是我的小跟班,对我可好了,有时候天晚了,怕我回宿舍害怕,还送我回去。”那两个被称为“小跟班”的女孩儿调皮地笑着回应。

王晋珠与同学们在赏雪

这暖暖的师生情深深地打动了身边的人。随着记者的深入采访,一幕幕帮扶支教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呈现在面前。

强教必先强师。2022年4月,中组部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为兴安盟选派了6名校长、57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在科右前旗、扎赉特旗、科右中旗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的3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支教。组团选派,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

马伟勋和王晋珠夫妇是这支优秀队伍中唯一一对支教夫妇。 

“我们两个人是2022年7月来到科右前旗二中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马老师原是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副校长,现任前旗第二中学校长;我在十一集团校是生物老师,来前旗二中仍然教生物。虽然我们两个分工不同,但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会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尽我们所能,将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带给我们的第二故乡科右前旗,以及信任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

人到中年,除了工作的繁忙,生活上的负累也很多。比如,家有耄耋老人需要照顾;比如,还有没成家的子女需要时时关心……但是,为了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也为心中那份未竟的教育梦想,马伟勋和王晋珠夫妇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马伟勋(右三)作为“最美团队”代表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上。图片来源:央视网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他们的“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3年9月10日教师节,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马伟勋校长作为“最美团队”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代表,代表他所在的兴安盟团队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上。在全国人民面前,他受到了国家的隆重表彰,这是对他们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励。

谈及“组团式”帮扶团队深耕科右前旗第二中学,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琦巍如数家珍:“在内蒙古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前旗二中一本上线实现了逆势增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名校录取有了新突破;学校先后荣获了‘自治区级首批新高考改革实验校’‘盟级文明校园’‘盟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旗级青年大学习优秀团组织’‘旗级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等多种荣誉。学校建立的‘自治区生涯教育学科基地’通过了专家验收;高三年级张文博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名教师先后获评旗级以上先进个人;俄语教学特色更加显著,今年高考俄语成绩创历史新高,参试人数101人,其中最高分141.3分,100分以上52人,较去年增加15人。”

每一所学校都如同一座大花园,而他们,就是守护人

中午的学校食堂,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仿佛能把室外的寒冷一扫而光,十几种菜肴色香味俱全,吸引着紧张学习工作了一上午的师生们。

马伟勋在窗口打了一份饭菜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们一起边吃边聊,“菜的味道怎么样?”“饭量够不够吃?”“学习累不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热情做答,简单的午餐很快成了一场“学术研讨”“理想大会”。

“马校长和蔼可亲,就像一位老父亲,经常与我们共进午餐、晚餐,关心着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他来到我们学校以后,增加了第五节课,多了半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学校还开设了各种社团,让我们的课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马校长的英语特别好,为了加强我们的语言素养,把早自习改成了早读来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我相信,在马校长的指导下,我努力学习,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

马伟勋和学生们一起用餐

“进了前旗二中的门,就是前旗二中人。我第一次来到科尔沁草原,这里蓝天白云水草丰美,自然环境太好了。一路上看到有着多所标准化教学场馆,更有着一支向上向善的教师队伍。”“我既然来过,就不只是路过,每一所学校都如同一座大花园,而我们,就是大花园里的园丁、守护人。作为帮扶校长,我的工作重心就是将北京的教育先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前旗二中,将前旗二中打造成更加优秀更加先进的学校,让这座‘花园’成为科尔沁草原上最美的‘花园’。”马伟勋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组团式”帮扶校长,马伟勋从抓管理和教师队伍入手,增强学校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学校先后出台各项制度,成功推出“六部教学法”、高效能课堂和“一课一研”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学校战略定位、专业发展、课堂改革、治理创新等方面已卓见成效。他还积极探索县域高中发展新模式,盘活当地教育资源,加快师资培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秋季新学年,他提出“课堂成长年”新定位,实施“最近发展区教学”,以“导学议练悟演”六步教学法更新观念,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更高效课堂创更优质教育。改革评价体系,从高一年级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和过程性评价,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其快乐、全面成长。改变自习模式,将早自习改为早读,把早晨的学习时间交给语文和英语,保证语言课程的学习时间和效果。此外,与北京市十一学校达成了帮扶协议。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王晋珠和老师们进行教学探讨

科右前旗第二中学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们大多来自农村牧区,家庭困难学生较多。为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并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马伟勋协同团队在此期间共筹措100余万元资金用于资助贫困生和设置奖学金。目前已奖励资助235名“卓越学生”和“优秀学生”,此举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更增强了学生为理想奋斗的决心和力量。“组团式”教育帮扶的精准引领,不但增强了学校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还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的教育人才队伍。

学校校长助理于延辉谈起马伟勋校长,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每天清晨6点钟,马校长都会来到教学楼,和学生们一起晨读、晨练,他是教学楼里来的最早的,走的最晚的,各年级学生们的细微变化几乎都在他的心里。他作为校长,目标明确,推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教师线上、线下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为学校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各种机会。学校还开设23门校内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增设了学生洗衣房,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洗衣难的问题。”

实至名归。成为“最美团队”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代表,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上时,马伟勋谦逊中透着些许自豪:“感谢我们的团队,让我成为2023年最美教师团队代表。我理解的‘组团式’帮扶更加具象了,是奉献和付出,是将继续在教育建设中发光发热。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没有忘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使命,我会继续努力,为科右前旗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每一个学生都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而他们,就是育花人

“每天一进教室,看到学生们像花儿一样的笑脸,非常开心,人立马就精神了,也不惦记家了,就一门心思地教好学生,当好大花园里的育花人。”马伟勋的爱人王晋珠笑声爽朗。她原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集团校的骨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已经34年了。原本2022年退休的她,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三尺讲台的不舍,选择延迟5年退休,主动参加了“组团式”帮扶,和马伟勋成为“组团式”帮扶的队友。

在生活中是相互的“贤内助”,在事业上也要比翼齐飞,这是王晋珠和马伟勋夫妇的真实写照。

“来前旗二中工作,多长时间回家一趟?”

“寒暑假回去几天,因为有高三课程,很匆忙又回来了,学校就是家。”

“想家不?”

“想,儿子没成家呢,一个人生活,吃住在单位;老人是兄弟姐妹们轮流照顾,我们退休了,就去补偿。” 

马伟勋王晋珠夫妇

王晋珠和记者聊着聊着,有些泪目:“最难挨的是疫情期间,我们在学校病着,孩子在北京病着,相互每天靠视频安抚对方的情绪,儿子很少哭,高烧得太难受了,说:‘妈妈,我想你。’有时候会想,离家那么远来边疆工作,是为了什么呢?但是,每天一打开视频,看着学生们求知的眼神,静默在家需要安抚的样子,就找到了工作的支撑,我们是人民教师,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谈起教学,王晋珠说:“想要改变教育面貌,首先要为当地老师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此,她认真落实“传帮带”作用,“嵌入式”地将北京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到科右前旗第二中学,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并利用公开课的机会,向学校老师展示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以及一轮、二轮复习课需要如何设计和实施。她利用每周两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和生物组老师集体备课、“一课一研”、成绩分析等,通过不断引导和讨论,摩擦出了许多教学新思路和方法,在组内形成了一股备好课、上好课、研好课之风。凭借着多年的生物学科教学经验,她设计的课程贴切实际,生动有趣,同学们在听了她的课后,对生物知识兴趣倍增,课后更是积极主动向她请教,王晋珠也总是倾囊相授,逐一耐心解答。

“我们班的孩子们都善良可爱,对我非常好,尤其是你看到的那两个‘小跟班’杨智涵和赵晶宇,她们原来的成绩都不是很好,赵晶宇的生物成绩才30多分,我就琢磨,都很聪明的孩子,成绩怎么就上不去呢,后来,就利用课余时间帮她们找方法,鼓励她们。这几次考试,赵晶宇在全年级考出了第32名的好成绩,杨智涵的各科成绩也上了一大截。”

成才和成人是学生对老师最大的褒奖。王晋珠说,学校里学生们的家境不一样。班级有个男生,非常内向,独来独往,和同学不沟通,不知道为什么,喝水总用一个旧了的矿泉水瓶子去接水,怕烫坏瓶子就常接冷水。她观察了很久,在一次考试后,她看到男生的成绩有了进步,就拿了一个新水杯说:“老师很喜欢你,你的成绩进步了,老师想奖励你一个水杯。”那个男生刚开始愣住了,很快开心地接过杯子。王晋珠说,这男生后来开朗了很多,我教的生物,他居然考了第一名。师者,不但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爱的教育者。 

校园里,写下自己的愿望

“很幸运在高二这个分水岭时期遇见了王晋珠老师,王老师教会了我很多,更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也要励志成为像王老师一样的人民教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掌握记忆知识点,王老师经常会用心地准备PPT。王老师经常说的话就是,‘我要都把你们送到好大学去’‘我们班同学以后都是大科学家’。因此,我更有了拼搏的动力。”学生赵晶宇说。

能够和爱人一起支教,王晋珠自豪,她说:“我没有来过草原,没想到科尔沁草原这么美,孩子们这么淳朴可爱,特别信任我们;同事们也谦虚有礼,在生活上非常关心我们,我和马老师会倾尽自己的所能,为渴望知识的孩子、渴望成长的孩子送知识、送能量、送智慧,也绝不会辜负组织对我们的这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征途千里,山水义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首都到边疆,首都师长与草原学子的知识长廊,是心与心的距离;走向诗与远方,是无数草原学子的梦想,这逐梦之上的引路人,就是这些像马伟勋和王晋珠夫妇一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者们。如今,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种子正在科右前旗扎根成长,开花结果。(董一鸣、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