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石榴籽研习社开展了2025年“石榴花开”暑假支教活动。活动主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返回家乡,开展以红色文化教育、非遗文化传承、劳动课程及民族理论宣传为核心内容的支教活动。
活动前期,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不同学段学生的体验式、情境式教学效果,相关团队人员积极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广西师大耕教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针对教学内容优化设计,专程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调研,充分发挥博物馆内革命文物资源优势,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借鉴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的“大思政课”的现场教学类、教学设计类校园文化类、数字传播类读本读物类、其他类六大课程类型,精心设计编写了“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调研报告,为志愿者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提供核心参考。
目前,支教活动正稳步推进,覆盖十个省份二十市四十六村,至少249个孩子参与了支教活动。志愿者们基于暑期实践团的前期调研成果“大显神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涵盖红色文化教育、非遗文化传承、劳动课程、民族理论宣传四大主题的特色课程。有的进行节约消费教学与使用日常家电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简约务实的生活态度与家庭责任感;有的结合民族特色进行广西非遗铜鼓宣传,鼓励学生对比花纹的不同;有的则选择以“演讲小模仿” 环节引导学生理解镇南关起义,学生在模仿中投入情感,语气激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示“好像真的感受到了士兵的勇气”。
活动依托石榴籽研习社的组织引导,每位志愿者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教学任务推进,学生们对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互动形式展现出浓厚兴趣。组织人员通过线上平台实时跟进各点情况,及时分享优秀教案、协调资源,保障支教活动的整体质量与协同性。
|
(图为志愿者为学生讲授广西非遗铜鼓) |
|
(图为志愿者进行以镇南关为主题的红色教育) |
志愿者蒋同学在活动中,围绕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向学生讲述八桂先驱朱锡昂在广西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具体历程。通过展示朱锡昂的照片、生平时间轴,将他如何创办学校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武装斗争等关键事件娓娓道来,结合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朱锡昂选择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及其精神对当代的启示。让学生知晓了朱锡昂作为八桂先驱的重要地位,增强了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在课间交流和分享环节中,学生主动提及 “信仰力量”等词,可见精神传承初见成效。教学总结反思时蒋同学发现,她的教学存在讲解革命背景时过于简略、学生对 “为何选择武装斗争” 理解模糊、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短视频片段等问题。她表示后续将增加历史背景图解,并提前筛选更适配的影像资料,完善教学计划,强化教学深度。
|
(图为蒋志愿者进行教学活动) |
截至目前,“石榴花开”支教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志愿者们正以“每日一课一反馈”的节奏推进教学,多数志愿者表示,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的教学有效激活了乡土教育的文化基因,蒋同学等志愿者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正是活动不断深化、追求实效的生动缩影。以支教为桥,以文化为媒,石榴籽研习社以及相关团队将持续推进活动进行,让教育家精神的火种烧得更旺。
(图志愿者/文梁怡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