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民间艺人闯荡境外市场 指尖传播非遗文化(2)
近日,在基地位于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的桂林集扇斋团扇陈列室里,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基地创始人黄硕夫现场展示在空白宣纸团扇上创作书法,一面面经书法创作的团扇赋予了新的意境。
黄硕夫生于1950年,四岁时,做手工艺的外祖父便手把手地教黄硕夫学书法,加之老家广西博白是全国有名的编织之乡,因此他自幼爱好书法和手工艺品制作。上世纪80年代到桂林市工艺美术中心工作,之后黄硕夫根据自己的特长,从研究制作竹编,逐渐过渡到制作团扇,于80年代末创立了桂林永盛工艺品经销部,开始了团扇生涯。
图为桂林团扇传承人黄硕夫展示为北京故宫、台北故宫限量定制的团扇样品。 欧惠兰 摄
“当时在桂林市区的“小香港”商业街租了个门面,根据外宾的喜好,制作的团扇主要展示桂林山水,中国的文字、图章等结合。很多来桂林旅游的中外游客喜欢到店里购买团扇,当时也有海外华人华侨来店里订一些团扇带回去。”黄硕夫说。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我们每年都参加,一直持续了三十年没间断。”在销售上,黄硕夫也创新思路,在女儿黄可人的帮助下把集扇斋也开在了网络平台上。
图为桂林团扇传承人黄硕夫在空白宣纸团扇扇面进行书法创作。 欧惠兰 摄
黄硕夫及女儿黄可人设计的剖丝苗绣团扇在2013年还被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收藏。2013年6月的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打电话给黄硕夫,说他们想买两把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的剖丝苗绣团扇,发票单位写联合国。一个星期后,对方工作人员打电话让黄硕夫打开电脑接收一幅照片——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手持他们寄去的两把苗绣团扇。
如今的集扇斋,每年向国内外销售300多万把团扇,并为桂林漓江游船等多个文化旅游单位提供定制产品,通过漓江游船更多游客了解了集扇斋的团扇,前几年集扇斋还为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制作了几年定制的团扇旅游商品,目前基地团扇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