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末代皇帝的自我讲述(2)
据说,光绪在选皇后的时候,本是看中了珍妃的,但在慈禧的压力下,他不能不同意选立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慈禧的侄女为皇后,而以珍妃姊妹为嫔。既然叶赫那拉氏皇后是由赝造的人为爱情而来,在结婚后,光绪当然仍是要爱珍妃而疏远皇后的。但皇后是有她姑姑——慈禧做奥援的,当然也就会经常向慈禧汇报她在爱情上竞赛不利的消息了,于是慈禧也自然就会恨上了珍妃。这时的珍妃,恰如被老虎盯上了的孤身旅客一般,只要一有机会,老虎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在光绪亲政之后,有一天,这个妒恨的发火点爆发起来了。
再想慈禧在那所谓“八国联军”已经逼到眼前,在那手忙脚乱准备逃走的瞬间,还没有忘掉杀害珍妃的性命,可以说慈禧的心毒手辣已经到了怎样的地步。
我的结婚
在谈我的结婚以前,我想先从我订婚时的情形谈起。
在谈我的订婚情形以前,我认为还应该和光绪订婚时的情形做个对比才行。
光绪在订婚时,首先是由西太后从无数候选对象中,给选出几个人来,然后再让光绪自己从中挑选。挑选的方法是叫这些候选的对象都到宫中来,像是一批商品一样,一个一个摆在光绪的面前。这时光绪手中拿着一柄“如意”(玉饰物),看中了谁,便把这个订货票式的如意递到谁的手中,那么,这个被贴上订货票——被递给如意的女性,便算是中了选而成为皇后了。
在我订婚的时候,因为在那时,已经由“大朝廷”收缩成为“小朝廷”的局面,不可能再去摆像过去那样“大朝廷”的架子,不过是,在一些满蒙族的过去大官之中,他们都衷心愿意使他们的女儿,也能尝一尝当皇后的滋味,哪怕是废帝的皇后也好,对于这一点,他们却是不以为意的。所以就得将就一些,委曲求全地稍微变通一下办法。因为,在那时已不可能把谁家的“千金闺秀”当作当面任凭挑选的“商品”来看,于是就“通权达变”地拿她们的相片来供我随意选择。这种“新式”的挑选方法,是把征集来的一些候选对象的相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我的面前,并把那种如意,也变成了一支普通的铅笔,只要我随心所欲地在那张相片的旁边或后面,记上一个随意的符号点,也可圈圈,那么,这个“订货”的符号,便可以等于亲手把如意递过去一样。这样便算是“良缘”已定,“佳偶”到手。
我就是在十六岁的时候,使用了这种新方式订的婚。我把这个符号,画在文绣的照片上了。可是我在当时所认为的这个“良缘”却被某一太妃的“母权”给冲散。她不满的理由是:文绣家既贫寒,相貌又不怎样。于是,这次的“贴票订货”便被宣告无效,还得重新把那些照片摊开再摆一次。于是,我也就得放弃成见,重新另挑一次。这次我的铅笔则是落在郭布罗·婉容的相片上了。论家底,论容貌,这位太妃满意了,可是却又有一位太妃提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折中新方案来。那就是:“文绣既是一度中选,岂能遗弃,可纳她为妃!”于是我就平白地有了“一妻一妾”,也就是婉容当上了皇后,文绣做了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