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院派美术,印象派乃至现代主义或是另一番模样(3)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没有学院派美术,印象派乃至现代主义或是另一番模样(3)

2019-12-11 14:40作者:采集侠

  安格尔是另一位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代表。他尽管与后来也成为美术院院士的德拉克洛瓦成为对立面,可是,他并不直接等同于反动的、保守的代表。相反,他的肖像画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具有强烈的当代色彩。连印象派的德加都对他敬仰有加,并声称安格尔让他对线条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安格尔本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尤其是拉斐尔)的体悟最令人敬佩。更为重要的是,他并非只得到拉斐尔的那种仿佛神性的优美,而且,可以在宗教以外的题材(如东方题材)上淋漓尽致地实现新古典主义的创新。著名的《大宫女》一画就是一种在美的形式上的大胆尝试:他应拿破仑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国王后)卡罗琳·波拿巴的委托,描绘了土耳其后宫里的一名裸体女性。因为拿破仑帝国的分崩离析,此画没有进入委托人的收藏中。为了凸显该宫女肉感、妩媚的特点,安格尔为其添加了脊椎的关节,也就是说,宫女的脊柱被刻意拉长(一说加了“五节椎骨”),从而让骨盆及下背部的部位显得修长。宫女的手臂也有经过独特的处理,呈现出那种被拉长而且粗细均匀的形态,这样就与脊柱和腰身有了奇妙的呼应,为形象平添了优雅和美感。如今,安格尔的大胆形式探索已经成为了经典本身,这也体现他不逊于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的审美水准。

  昔日荣光被定格在历史坐标上,成为一种可回望、借鉴和反思的对象

  从19世纪上半叶起,学院派(尤其是新古典主义艺术)就遭到了来自浪漫主义艺术家的严峻挑战。虽然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在死对头安格尔的阻挠下,经历了六次落选后才得以进入法兰西美术学院,但是,像罗丹、毕加索、马蒂斯这样一些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家却都没有机会当选为法兰西美术学院的院士。它的遴选制度的保守尺度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19世纪中叶,以波德莱尔为首的批评家,更是敏锐地看到了现代性的萌芽。等到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之后,印象派的兴起再次冲击了学院派。从此之后,作为一种曾经的主流艺术和审美风向标,学院派再也不能起到主宰性的作用了,仅仅在学院体系内的教学中还保留了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空间。1880年12月27日,当时的法国国民公共教育部和美术部部长儒勒·费里通过了一个法令,法兰西美术学院从此不再拥有唯一可以举办沙龙展的机构资质,沙龙展遂被改名成“法国艺术家沙龙展”,并由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办了。随着艺术自由发展进程的展开,其他沙龙展随后也纷纷问世,如独立沙龙(1884年)、秋季沙龙(1903年)和冬季沙龙(1904年)等等。

  在20世纪,无论是在创作、展览和评奖,还是教学实施方面,法兰西美术学院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显得举足轻重了。那份昔日的荣光和辉煌被定格在历史的坐标上,成为一种可以回望、借鉴和反思的对象。不过,与此同时,它又何尝不是后来艺术发展的一种独特基础。因为,马奈、莫奈、雷诺阿、凡·高、修拉、马蒂斯、劳特累克、德加、巴齐耶、西斯莱、卡萨特、卡耶博特等人都曾经在学院派艺术家的工作室里学习过。

  没有学院派美术的存在,印象派乃至现代主义也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本文节选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学院范式——17-19世纪法国学院艺术》,经出版方授权独家刊登)

 

【编辑:田博群】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