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 风雨话《日出》(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 风雨话《日出》(2)

2020-01-03 15:32作者:采集侠

  曹禺在《日出》中描写的都市生活是否真实?潘月亭、李石清这样的人物是否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曹禺写作《日出》的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或许是受到茅盾小说《子夜》的启发。茅盾的《子夜》出版于1933年,曹禺的《日出》发表于1936年。曹禺笔下的潘月亭、李石清、金八,与《子夜》中的吴荪甫、屠维岳、赵伯韬,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曹禺认为茅盾是了不起的人,对茅盾的《子夜》推崇备至。1937年6月11日,上海《电声》杂志刊登消息:曹禺着手工作将《子夜》搬上舞台,并自任导演。1946年2月18日,中华全国文艺界上海分会举行集会,欢送老舍、曹禺赴美讲学。曹禺在集会上致辞:“像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不敢太自夸,即使放在外国第一流作家同列,也不觉得惭愧的……”1981年2月17日,曹禺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日出》剧组谈话时说:“我的戏有一个特点,就是剧中的时间不是很具体的,只是划定一个大致的年代。不像不久前离开我们的敬爱的茅盾同志,他的《子夜》概括的生活面非常广阔,而且时间、地点非常具体……”

  茅盾的《子夜》对曹禺创作《日出》直接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对《日出》的排练演出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195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排演《日出》前,导演欧阳山尊要求每一个演员都要读《子夜》。

  历经多次改编

  《日出》自1937年首演,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每年都在各地上演:在国统区上演,也在解放区和延安上演。1939年冬,毛泽东在延安邀请鲁迅艺术学院的领导同志叙谈,提出延安也应当上演国统区作家的作品,比如《日出》。还提出这个戏应当集中一些延安的好演员来演。1940年1月1日,《日出》在延安公演,八天内观众近万人。这是“五四”以来优秀剧目在延安的第一次演出。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接见重庆作家、导演和戏剧人士。曹禺坐在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对曹禺说:“你就是曹禺呀!很年轻嘛!……足下春秋鼎盛,好自为之。”据曹禺回忆:“那天,我是最幸福的人——坐在毛主席的身边。毛主席的精神好极了,爽朗地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毛主席对我说,你正年轻,要好好工作,好好为人民服务……”

  1949年11月下旬,唐槐秋集合一批话剧工作者,以“中国旅行剧团”的名义,在北京长安戏院演出《日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日出》的首次演出。1950年至1954年,《日出》没有演出记录。1956年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将《日出》搬上银幕,主演为夏梦、傅奇。这是《日出》第二次被拍成电影(第一次是1938年,华新影片公司出品,导演为岳枫——作者注)。1955年,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日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剧团首次演出《日出》。白玲饰演陈白露,陈怡饰演方达生。1956年9月21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在上海艺术剧场公演《日出》,演出阵容堪称豪华:应云卫、瞿白音、吴仞之、吕复、凌琯如联合执导;白杨饰演陈白露,章非饰演方达生,陈述饰演张乔治,夏天饰演王福生,王丹凤饰演小东西,孙景璐饰演翠喜。1956年11月1日,曹禺任院长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都剧场公演《日出》。导演欧阳山尊,狄辛饰演陈白露,周正饰演方达生,方琯德饰演潘月亭,于是之饰演李石清,童超饰演王福生,叶子饰演翠喜,董行佶饰演胡四。当天的《北京日报》刊登《〈日出〉二十年》一文。文前附言:“《日出》第一次演出的导演是欧阳予倩,这一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日出》的导演是欧阳山尊,父子两代艺术家在二十年间先后导演一出名剧,这也是一段艺林佳话。”欧阳山尊在排练前,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日出〉导演计划》。但当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受当时社会思潮偏“左”的影响,没有准确地把剧本的内在含义表达出来。

  195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日出》,是将方达生作为剧中的理想人物。导演欧阳山尊在《〈日出〉导演计划》中这样写道:“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非但工人阶级的遭遇更加悲惨,农民不得不在啼饥号寒中过日子,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也更加艰难了。他们的负担由于苛捐杂税的增加而大大加重。自由职业者、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则因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濒于破产,也都陷入失业、失学、困苦颠沛的状态中,他们在思想上所受的压迫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他们寻求出路、倾向革命是极其自然的。方达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说出了:‘我们要做一点儿事儿,要同金八拼一拼!’他看出来阳光早晚要照耀地面,也预见到光明会落在谁的身上……”欧阳山尊对方达生这个人物的处理,或许受当时“极左”思想的影响,与曹禺的原意是相违背的: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