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 风雨话《日出》(3)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 风雨话《日出》(3)

2020-01-03 15:32作者:采集侠

  方达生不能代表《日出》的理想人物,正如陈白露不是《日出》中健全的女性。……方达生,那么一个永在‘心里头’活的书呆子,怀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整日地思索斟酌,长吁短叹,末尾听见大众严肃的工作的声音,忽然欢呼起来,空泛地嚷着要做些事情,以为自己得了救星,又是多么可笑又复可怜的举动!我记得他说过他要‘感化’白露,白露笑了笑,没有理他。现在他的想象又燃烧起来,他要做点儿事业,要改造世界,独立把太阳唤出来,难道我们就轻易相信这个呆子么?倒是白露看得穿,她知道太阳会升起来,黑暗也会留在后面,然而她清楚,‘太阳不是我们的’,长叹一声便‘睡’了。……方达生诚然是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书生,但是太阳真会是他的么?哪一个相信他能够担当日出以后重大的责任、谁承认他是《日出》中的英雄。(曹禺:《〈日出〉跋》)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叶子在1956年版的《日出》中饰演翠喜。她对当时的“左”的影响记忆深刻。据叶子回忆:“那时,我的思想有点‘左’,表演有概念化毛病。我曾问曹禺:‘你的《原野》写仇虎复仇,是不是影射日本帝国主义。’曹禺愣了,说:‘你怎么想到这里去了!’”

  陈白露的两面性

  198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全新阵容重排《日出》。导演刁光覃,严敏求饰演陈白露,杨立新饰演方达生,2月17日下午,曹禺看了《日出》的排练,与剧组同志谈话。据严敏求回忆:“在建组会上,曹禺在谈到陈白露这个人物时,十分强调她知识分子的一面。曹禺还讲到一件事,他说过去有一个大电影明星,有一次见到他,兴奋地对他说:‘万先生,我演你《日出》中的陈白露真是如鱼得水啊!’他幽默地说:‘我心想,这可糟了!’导演刁光覃则干脆明确地对我说:‘你把陈白露知识分子一面演出来,这个人物你就成功了一半’”。

  1981年6月15日,《日出》彩排。据曹禺记述:“晚间到‘首都(剧场)’看《日出》,很好。剪裁适当,演得有分量,没有乱动,台上是新演员,刁光覃导演。合影并谈话。北京‘人艺’青年演员谦虚上进,有‘人艺’风范。导演干净,结尾尤佳。”

  新中国成立后,除去十年“文革”,《日出》被国内各个话剧院团轮番上演,但让曹禺真正满意的版本,似乎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1年的重排版。在1981年重排版中饰演陈白露的演员严敏求2018年3月5日在家中接受笔者采访,谈到了当年排练《日出》的情景:

  建组会上和排练过程中,曹禺和刁光覃帮助我分析陈白露这个人物:陈白露有两面性。她作为交际花的一面是次要的,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面是主要的。陈白露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很单纯,对生活非常热爱,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想。但在“玩世”的社会中,她摆脱不了现实的羁绊,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她的自我矛盾无法解决,最后落个自杀。如果陈白露仅仅是个交际花,那么她最后欠账,总会有人替她还。陈白露不是被账单逼死的,她是对“玩世”的生活感到了厌倦。刁光覃这一版的《日出》,着重刻画存在陈白露自身中的种种矛盾、痛苦。把阳台设置在舞台最前区,主要是突出陈白露。有三段戏,一段戏是陈白露在落地窗前发现霜花,在那一刹那,她回到了从前那个天真活泼的竹筠,回到了那个美好的过去。第二段戏是第四幕的开头,陈白露站在落地窗前。小东西的遭遇对陈白露是个很大的打击。她下决心不再“玩”下去了。小东西的死是促使陈白露自杀的很重要原因。第三段戏是陈白露和方达生两人的一次心对心的对话。全剧的结尾,刁光覃做了新的处理:陈白露站在落地窗前,沉静地望着前方。晨光洒在陈白露的脸上,她缓慢地将窗帘拉起。当拉到只有一条光线时,略停一下,接着猛地拉紧,屋里全部黑暗,夯歌声大起。刁光覃取消了方达生再次上场的戏。方达生不必再回来作最后的挽救,他已经明白无能为力了。

  再搬大银幕获成功

  曹禺对《日出》有着偏爱。曹禺晚年,他仍然不断修改《日出》的剧本。1981年8月3日,曹禺在北戴河休假。据曹禺记述:“晨雨未停,冒雨早餐。回屋改《日出》……午餐后未眠,仍改《日出》……晚间又改《日出》,终完毕。但有赘语数段未写,留诸近日。”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