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红楼梦》中的《西厢记》(3)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寻迹:《红楼梦》中的《西厢记》(3)

2020-06-22 13:57作者:采集侠

  涉及这个结局的问题,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个大团圆的结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就全面否定后四十回。后四十回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完成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另外还让整个《红楼梦》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个在传播当中是功不可没的。另外,后四十回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有些情节也写得很好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正视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相比,体现出来的作者的艺术品质、修养等方面的落差是很大的。

  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小例子,比如说后四十回中,第八十一回贾宝玉出场,他因为迎春悲惨的命运,心里非常难过,于是就跑到林黛玉的潇湘馆去了,进门以后一句话也不说,在林黛玉面前痛哭,哭得林黛玉简直是莫名其妙,就问你怎么了?你跟谁怄气啊?你是为什么啊?为什么事哭啊?贾宝玉也一声不回答,就在那里哭,哭得林黛玉心里非常难过。这种场面、这种人物的行为好像不是贾宝玉所为。因为贾宝玉在林黛玉的面前永远是要保护她、维护她的,虽然他也跟她发脾气,有过砸玉等种种的冲突,但是那是在他们两个人之间,如果因为别人的事情就在林黛玉面前痛哭,这不是贾宝玉了,人物形象就跟前八十回发生了变化。还有第八十九回,写贾宝玉到林黛玉这儿来,到了门口先要问林姑娘在家吗?然后紫鹃听到声音了还不知道,问谁啊?然后掀开帘子一看原来是宝二爷啊,这才认出来这个宝二爷,于是告诉宝二爷林姑娘在屋里呢,宝二爷进来了。林黛玉在屋里也喊了,请宝二爷在外屋坐吧,让宝玉进到外屋坐在那里,等待林黛玉接见。林黛玉在屋子里不知道在做什么,或者是在抄经、写东西之类。而贾宝玉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就背着手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观赏墙上的字画等等。这样一个进门互相喊来喊去的情景,笔触之笨拙可以想见。我们对比一下,前八十回里第四十五回,一个秋天的夜晚贾宝玉来看林黛玉了。书中描写丫鬟说一了声“宝二爷来了”,宝玉已经进来了,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手里拿着灯笼,他举起灯笼一个手遮着影子,举到林黛玉的面前看看妹妹的气色怎么样,说今天的气色好,这是贾宝玉来林黛玉这儿的情况,明明是这样一种气氛,一种关系,并不需要谁找谁,还掀帘一看原来是宝二爷等等。这两个小小的场面,所反映的作者艺术修养、气韵差距是很大的。

  反映这样差距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包括一些人物的设置等等。《红楼梦》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做“甄宝玉”,这个人物是很神秘的,在前八十回里他从来没有真正出场过,他或者是在贾宝玉的梦里,或者是由别人的叙述中出现的。但是在后四十回里,这个甄宝玉就出场了,而且还有很多说教内容,这个人物形象也完全变了。

  回到之前我们所说的大团圆结局,它虽然可以写出宝黛婚姻的悲剧,但总要维护这个家族最后的“延世泽”。它不能把整个《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所体现出的那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构想体现出来。

  《红楼梦》中《西厢记》体现的人物审美

  从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开始,《西厢记》引文或者说故事。就不断出现于《红楼梦》中。比如第二十六回写林黛玉在潇湘馆里哀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句就是《西厢记》里面的。

  到了第四十回,大家在酒席宴上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先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薛宝钗就看她一眼,意思是你怎么说出这些话来了。紧接着林黛玉又说了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一句是《西厢记》里面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中的一句,张生说这话是在闹道场,他也要纪念自己的长辈,在那个情节中他说了这么一句。林黛玉为了完成酒令也说了这么一句,薛宝钗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隔了两回到了四十二回,写薛宝钗出来找林黛玉,要跟她做点“思想工作”了,这段情节大家很熟悉的。薛宝钗就跟林黛玉说,她认为这些邪书是要移人的性情的,所以不能看。林黛玉也觉得、也感受到了宝钗对她真诚劝诫。薛宝钗甚至也跟黛玉讲说她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的,家里面什么书都有、什么书都看,后来被家长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把书都毁了。所以,薛宝钗从她的人生观出发,认为这种书是不能看的,甚至她觉得作诗、识字都是多余的。她当时对林黛玉的这种劝诫,我们不管其观点如何,她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所以也感动了林黛玉。从第四十二回以后,大家再看作者写宝钗和黛玉,她们之间的关系就非常融洽了,甚至薛宝琴来了以后,林黛玉把她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来对待,说明她们的关系是很好的。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