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去找她的“舒伯特”了

  • 我要分享:

  “林妹妹”去找她的“舒伯特”了

“林妹妹”去找她的“舒伯特”了

1962年摄制的彩色越剧影片《红楼梦》

  ◎江平

  8月6日零时25分,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因病去世,享年95岁。

  “我是人民的文艺工作者!”这是王文娟老师生前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记得去年12月,她生日,我们通视频电话,文娟老师非常真诚地说:“旧社会我学了唱戏,唉,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难演处处演;到了新社会,人民政府把我们当宝贝,再也没有什么恶霸坏人欺负了……你看我现在,九十四五岁的人了,吃的用的样样不愁,生毛病了,公家出钞票住院。我晓得,这一切,都是老百姓给我的呀……”

  周总理亲切地称王文娟“我的小同乡”

  文娟老师告诉我,她清楚地记得,庆祝上海解放两周年时,陈毅市长问她:今都干啥子啦?她汇报道:上午在人民广场演出,下午在人民公园演出,忙煞了。陈毅同志哈哈大笑:“要得!要得!你们在人民的地盘上为人民演出,光荣,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啊!”

  文娟老师后来回忆:这是她第一次听到“为人民服务”这个词语。

  而后,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要增加越剧团、京剧团,负责到上海“招兵买马”的是剧作家黄宗江。王文娟和她的搭档徐玉兰大姐二话不说就报了名。那时候,王文娟在上海已小有名气,薪水也不低,母亲希望做大姐的能给乡下的弟弟妹妹多些贴补,同时也不放心女儿去北方当兵。黄宗江一身戎装,追到了浙江乡下,他拍了拍前胸的标牌,对老太太说:“阿孃!把你家姑娘交给这七个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放心!”

  在一旁的王文娟印象极深,黄宗江念这七个字时,“人民”二字,念得特别响亮。多少年后,王文娟才知道,当年黄宗江也是用这样的办法,在王晓棠的母亲面前高声地念了这七个字,然后就把那杭州闺女带到北京总政京剧团,要不然,日后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还真是少了一位女将军女厂长。

  来到北京,他们见到了祖籍绍兴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那是1951年的八一建军节。周总理亲切地称王文娟“我的小同乡”,并向大家介绍:“他们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和高薪待遇,参加解放军,这以后,就是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了!”

  王文娟心头一热,她从此知道了“人民”二字的特殊意义。年底,王文娟和徐玉兰带着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自豪感,开赴中朝边界没日没夜地演出。有一天,防空警报刚刚解除,站在江堤上的王文娟望着对岸刚被美军飞机炸弹引起的滚滚浓烟,对徐玉兰说:“大姐,我们为什么不去朝鲜慰问志愿军呢?”

  很快,她们全团写了血书,坚决要求上战场。1953年4月,他们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这一去就是八个月。

  去年,全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出国参战70周年,王文娟老师也获得了一枚军功章。我发了一个朋友圈祝贺,她看到了,给我来电话:“谢谢你记得我当过志愿军,但是,以后再介绍我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徐玉兰同志,而且要把玉兰大姐放在我前头。其实,比起真正的志愿军,我们算不了什么。你看,我今年身体不太好,住在华东医院,这里把我们当国宝一样,受之有愧啊!想想在朝鲜,我看到有许多小同志,受了伤来不及抢救,回后方的路又被美国鬼子的飞机炸断了,就活活地等死,牺牲了……没有他们,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是不是啊江平同志?”

  这些年,我们那么熟,可她一直叫我“江平同志”。在她看来,“人民”“同志”“文艺工作者”……这些字眼,分量很重。

  演到“化蝶”的那一场,一个志愿军战士站起来高喊:“梁山伯,你不要死,你跟祝英台一起逃啊!”

  她们在朝鲜的那段经历,真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有一次在一个废弃的矿洞里演出,里边很大,能容得下上千人。她们声情并茂地唱着“梁祝悲歌”,演到“化蝶”的那一场,一个志愿军战士站起来高喊:“梁山伯,你不要死,你跟祝英台一起逃啊!”一声唤,齐声和:“不要死,不要死!”那一刻,王文娟泪流满面。

  还有一次,戏唱到一半,敌机轰炸,电缆断了,坑道里一片漆黑,不知道是谁打开了一只电筒,呼啦啦,战士们都拿出了电筒,照向舞台,王文娟和她的战友们就在这特殊的追光下,完成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演出。卸妆时她发现身边堆满了战士们送来的慰问品:子弹壳、领袖像章、松树果、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