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择都需要考虑的一些要素(4)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古人择都需要考虑的一些要素(4)

2020-11-14 06:17作者:采集侠

  到了元、明、清时期,在500多年的时间里,封建王朝都城都选择在今天的北京。当时的北京人口众多,如何解决吃饭的问题?元、明、清三朝也是借助大运河“南粮北运”来解决物资运输问题。这一阶段的大运河走向已经跟隋、唐、宋时期不同,不走河南,改走山东。这条大运河一直留存至今,也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在元、明、清时期,以大运河为基础的漕运,为维持都城北京的基本生活和经济贸易,维持北京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甚至有人把那时的北京称作从大运河上“漂来的北京”,从中可以看出水上交通运输的巨大作用。这种情况直到晚清时代改漕运为海运,才再度发生改变。

  “龙兴之地”的调和

  古人在选择都城的时候,除了对经济生产、地理交通、攻守形势及水环境等相对客观的因素加以考量之外,还会考虑一下主观的因素,比如说古人在择都时常常说的,所谓的“龙兴之地”。

  什么是龙兴之地呢?就是古代帝王他的势力从哪个地方兴起的,或者说是从哪个地方发迹的。比如在明代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一开始把都城放在了南京,后来,他曾经有过迁都安徽凤阳的打算。为什么?因为凤阳是他的老家,即所谓的“龙兴之地”。不过,因为凤阳交通不便、物资生产也不是很丰富,建都基础薄弱。所以,朱元璋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最终没有实现。明太祖去世之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这就是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之后,中央与朱元璋之前分封的藩王之间矛盾加剧,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分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军从北京一路南下,攻入南京,自己当了皇帝,是为明成祖。朱棣做了皇帝后,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把都城定在哪里。是因循旧制,仍然在南京吗?如果在南京,就会有安全问题。因为不管怎么说,朱棣是通过非正当的手段夺取了皇位的,这里也不是他的地盘,这里当时属于他的大哥朱标或者是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势力范围,他虽然击灭了建文帝势力,但是很多文武大臣仍旧对他是心怀不满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棣就想到要迁都北京。北京是昔日朱元璋分封的燕王藩邸所在,朱棣在那里经营了20多年的时间,那是他的地盘,换句话说,就是他的“龙兴之地”。同时,明朝一直长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也需要在北方保持一个强大的军事存在,而古代王朝对于兵权的控制是非常敏感的,大量军队如果不在首都而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前线,皇帝恐怕也是坐不安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军队也置于帝王的直接控制之下。于是,朱棣就从南方选拔一大批能工巧匠,同时,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在北京大兴土木修建新的都城,同时也是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历时十多年后,北京新都建成,朱棣正式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十分重视这个所谓的“龙兴之地”观念。古代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游牧民族,往往兴起于北方或者东北方的草原、山林地带,一旦夺取政权,特别是建立统一王朝后,它们就会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建都在自己民族或者部落兴起的北方或东北方,即所谓的“龙兴之地”,首都就会远离中原,无论是交通还是经济,都不利于他们对全国其他地方的统治。但如果建都在中原地区,一旦国家内部动荡,统治遇到危机,这时候“龙兴之地”就会因为距离比较远,统治者无法得到来自自己地盘、大本营的支援。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