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使命意识(3)
白寿彝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都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1951年,他在《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一文中指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特别方便的条件,那就是说,历史课程比许多别的课程,更具有适合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丰富的内容。”我们通过这样的内容去教育我们的青年和少年,使他们“认识中华民族的高度的智慧,中国人民的优良的、高尚的品质,因而得以培养他们对于祖国历史的热爱、祖国人民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论集》上,第161页)。这里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植根于对祖国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对人民的热爱。
历史的发展推动着史学家思想的发展,三十年后,白寿彝把爱国主义同历史前途结合起来论述,指出:“史学工作在教育上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前途的教育。”(《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大意义》,《论集》上,第250页)对此,他作了这样的阐述:通过学习、研究历史,更了解我们的祖国,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当看到这几千年的成就,更应该看到我们的未来。一般地讲,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搞历史基本上是搞过去,但为的是了解过去。了解过去干什么呢?是为解释现在。解释现在干什么呢?是为了观察未来。“这样一个任务,历史工作者恐怕比旁的教育领域的担子还要重”(同上)。显然,在这种历史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包含着对祖国的过去、现在的深刻认识,包含着对未来的观察和信念,包含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发展的方法论看待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白寿彝在讲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讲到革命传统教育,指出:“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他在引用毛泽东同志《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说的“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23页)后,这样写道:“我们阐述这一长期的革命传统,既要讲中国人民革命传统的顽强性,又要讲清楚中国革命成果的得之不易。我们要用生动、丰富的史实,饱满的热情进行这种教育。”(《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大意义》,《论集》上,第244—245页)这是把历史教育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历史感、路径、方法和态度都讲到了,足见作者对此思考之深、用心之切,读来令人感佩不已。
历史教学、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的关系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中关于历史学本身自我反省的表现。在他看来,历史教育的开展,要以历史教学、历史研究为学术基础和理论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历史教学,可以说,只是历史教育的一部分。历史教育,在历史教学以外,还可以有各种方式。但无论历史教学或其他的教育方式,都是为历史教育总的目的任务服务的。离开了历史教育的目的任务,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无从谈起的。”(《在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论集》上,第209页)他进而强调指出:“历史教育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为祖国作出贡献。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都是手段,都是为了达到培养下一代的目的。”(《谈历史教学在教育上的作用》,《论集》上,第253页)在阐述了这种关系的基础上,白寿彝作了几点具体的论述。
第一,认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历史教学、历史研究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都是重要的。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教学、历史研究中,仍然应该坚持这几种观点的教育。他还着重指出: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都体现了很重要的做人的道理,是做人道理中很重要的部分。”努力理解这两个观点并在实践上向前迈进,这就可以说,是走上了人生的正确道路(《在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论集》上,第210、211页)。在他看来,历史教学、历史研究中如果缺失了基本观点、缺少了理论,就谈不上有完全意义的历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