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使命意识(4)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使命意识(4)

2020-03-23 15:08作者:采集侠

  第二,要培养下一代人的时代感。白寿彝指出,“培养下一代,要使他们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或逐渐明确的历史时代感:正确认识对时代所应担负的历史任务。这就要大家认识到现在是什么时代,从历史看现在是什么时代,从世界各国总形势看,从发展形势看,我们处在什么时代?这一条是关键,是教育工作中最核心的一条。要明确地提出来,使大家都能很严肃地思考: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肩上担负着什么重大的责任。……历史教学、历史研究,总要解决这个问题”(《谈历史教学在教育上的作用》,《论集》上,第254页)。以笔者之浅见,史学工作者具有自觉的对于时代的认识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是可以站在时代的高度去看待历史,使历史研究达到符合时代学术进程的高度,而不会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二是可以明确这样的历史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的时代,发挥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履行史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所谓“这一条是关键”的真谛,是说到了史学工作者的责任。

  第三,历史教育“要采用、创造各种形式,把历史知识、历史理论传播给广大群众。采用,是说我们已有的形式。创造,是说要想出新的形式去推广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总结文化遗产,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要产生社会力量,要产生社会的效果”(《要发挥历史教育应有的作用》,《论集》上,第270页)。历史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形式,既要采用已有的形式,也要创造新的形式;当讲到“传播”“推广”“社会效果”这些问题时,白寿彝真诚地写了这样一段话:“历史工作者写历史书,写历史文章,当然很专门的除外,一般地讲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得懂。让更多的人看得懂,并不表示你的水平低了,在一定意义上反而可以说是水平更高了。因为这表示你能深入浅出。深入不一定能浅出,而浅出则必须是只有深入……通俗不是粗俗,不是浅薄,而是既有事实、正确的内容,又要能看得懂。”(同上,第270、271页)把文章写得让人“看得懂”,或写得“通俗”一点,提高到历史教育层面来认识和要求,这是把历史教育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还有一点也值得史学工作者深思:在历史教育工作中,白寿彝同时提到历史知识与历史理论,认为它们都在“传播”“推广”范围之内。这是因为:历史知识告诉人们历史是怎样的,而历史理论是告诉人们对这样的历史应作怎样的判断和评价。只有把历史知识提高到历史理论层面来认识,才是真正了解了历史、懂得了历史,才能做到“学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解释现在,观察未来”(《谈历史教学在教育上的作用》,《论集》上,第255页)。显然,了解、解释、观察,都需要理论的说明,因此,推广历史理论是必要的。

  此外,关于历史教学、历史研究本身,白寿彝还讲到史与论、精与博、重点与系统、普及与提高等专业问题;讲到“通史”要努力做到“通”,改变“通史”不通的现象等,认为这都与历史教育的总目标相关联。

  白寿彝的历史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除本文所述几个方面外,他还讲到人类史和自然史的关系,讲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等等。关于如此丰富的内容,他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这就是,“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历史前途的教育。我们的祖国前途怎么样?我们中华民族的前途怎么样?这是学历史的很重要的大问题。”“像这样的大问题,历史上的知识对帮助我们瞻望我们历史前途,同时感染我们青年一代,提高对祖国前途的信心,树立革命理想,都是很重要的”(《历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论集》上,第220—221、222页)。历史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崇高的目标和追求,理应成为历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在新时代,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仍有其借鉴意义,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庄严而热烈的使命意识,对激励史学工作者践行这一光荣的职责,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附记

  今年3月21日,是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白寿彝生前十分关注历史教育,及其对青年、民族、国家历史前途作用的研究。为继承、发扬这位史学家、教育家的历史教育思想,笔者撰为此文,以志缅怀、崇敬之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