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的意象、哲思与漫游(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樱花的意象、哲思与漫游(2)

2020-04-10 13:21作者:采集侠

  日本樱花有三百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赏樱体验各不相同。最有名的京都平安神宫樱花与东京上野公园的樱花就很不一样。“真一给千重子来电话,邀她去平安神宫观赏樱花”,这是《古都》的开篇。川端康成曾经一度想以北山杉来替代被日本作家写滥了的樱花,但是日本的春日要绕过樱花,实在太难了。千重子把真一引到神宫回廊另一个拐弯的地方,让他看那里的一棵樱树,真一望着那棵樱树说道:“它的枝桠下垂,像垂柳一般,并且伸张开去”,“不论是垂下的细枝,还是花儿,都使人感到十分温柔和丰盛……”这是川端康成最钟情的樱花品种——垂樱。在真一与千重子的对话中,樱花的意象不仅是女性的和温柔的,同时也是丰盛的和伤感的。“那边的红色垂樱美丽极了,千重子走到樱树荫下,微风轻轻地吹拂过来,花儿飘落在她的脚边和肩上。”千重子在神苑中寻找真一,真一躺在垂樱树下,身上落满了垂樱花瓣……“物哀”与“幽玄”是日本的传统文化理念,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力图回归日本传统美的理想,他将樱花的纯洁美与女性的悲哀美融为一体,千重子的哀感在春天樱花盛开的日子里得以消解。

  齐开齐谢的樱花,在短暂的绚烂中决绝地离去,会令人联想到日本人的生死观与集体主义,并进而与日本历史上的武士道精神产生某种勾连,军国主义者更是常常曲解樱花所体现的“壮烈美”。但川端康成不赞成这些错误的解释,他认为当战争的阴霾笼罩内心的时候,当物我两分的时候,即使樱花盛开也无法让人宽慰。在他的笔下,从伊豆的热海到热川的路上,恬静的大海像樱花盛开时节淡云蔽空的和煦天气,比起街衢、山间和野外的那种景色,却使人徒然地感到郁闷;在伊豆的热川,樱花的盛开也并不能带来欣喜,而是令人头脑混沌、变得焦灼。在《古都》中,当真一在听千重子形容他的脸像宝刀时,他心里洋溢着一股激情,说道:“这把宝刀是不伤人的,何况又是在樱花树下呢?”川端康成还写道:“倘使没有樱花,那劲松的翠绿倒也能引人入胜。不,就是现在,松木的蓊郁清翠和池子的悠悠绿水,也能把垂樱的簇簇红花,衬得更加鲜艳夺目。”川端康成认为樱花具有“物哀”的阴柔美和“毅然赴死”的阳刚美双重涵义,两者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日本传统文化对樱花的理解,才完成了外在善良品性与内在真实心灵的完美融合。

  川端康成在《写完〈古都〉之后》一文中写道:“樱花盛开最美的时候,是在一日之晨。”在古都的春晨里,樱花的意象是真正能够代表日本传统的文化“故乡”。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授予川端康成当年度的文学奖时,称赞他“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这是对《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伟大文学作品的褒奖,同样也适用于川端康成伊豆题材的早期作品,这同时也是对包括樱花意象在内、浸润了山川秀色与心灵脉动的日本传统之美的褒扬。

  西田几多郎的樱花哲思

  2015年5月底,武汉的樱花已经谢幕一个多月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邀请著名哲学家、佛教学者、日本东洋大学校长竹村牧男作题为《禅者与哲学家交流的思想轨迹——铃木大拙与西田几多郎》的报告。竹村牧男认为铃木大拙是一位代表日本的世界级思想家,西田几多郎则是近代日本最重要的哲学家。铃木大拙与西田几多郎,生逢江户时代幕藩体制逐渐崩溃、近代国家建设开始举步之际,他们少年时期相识于共同就读的金泽第四高等中学,一起感受了寻求自由与独立的社会风潮。中学毕业后,西田就读于东京大学研究哲学,大拙则进入镰仓的圆觉寺钻研禅法,二人友情日益深厚,书信往来常年不断,深入探讨东西方哲学与思想文化,对禅宗与基督教之间的碰撞尤为关切。西田几多郎1910年起任京都大学副教授、教授,1911年发表《善之研究》,后陆续发表《自觉的直观与反省》《无的自觉限定》《哲学的根本问题》《艺术与道德》等,确立了独特的“西田哲学”体系,把东方佛教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熔于一炉,打造了影响深远的“京都学派”。

  京都是日本最负盛名的赏樱之地,平安神宫和御苑堪称京都赏樱中心,然后逐渐过渡到岚山、嵯峨野,最后到达鞍马、大原。西枝垂樱、染井吉野樱与红枝垂樱,并称京都三大名樱。

  此外的赏樱胜景更是不胜枚举:东寺高达13米的千年垂樱令人叹为观止,圆山公园的枝垂樱也有200多年历史,在夜晚点灯之后尤其壮观动人,平野神社的夜樱同样久负盛名。在岚山渡月桥上,透过烟雾弥漫的水气,可以观赏染井吉野樱、八重樱和垂枝樱相互交织的美景。当清水寺的樱花纷纷飘落之时,仁和寺200株御室樱恰好满开,完美上演京都最后的“花见”。除了传统的赏樱胜地之外,由安藤忠雄设计的京都三条高濑川边的Time’s商场,构建了现代清水混凝土、古都与樱花的有趣关联,入口正对着几株临河樱花,是闲坐小歇、悠然赏樱的另类妙处。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